商家促销|( 二 )


一年到头都搞活动
省没省钱不好判断
打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的赵静宇 , 可谓眼看着如今名目繁多的购物节从零诞生 , 一路走来 。 作为曾经的“资深优惠券收藏家”、“一级薅羊毛爱好者” , 她熟谙各平台玩法规则 , 巅峰时期一个“双11”期间曾收到82个包裹 , 其中超过30个来自商家秒杀 。 几元钱的名牌巧克力、十几元一条的牛仔裤比比皆是 , 还帮想买儿童安全座椅的妹妹秒到商家整点发布的限量500元大额优惠券 。
但近两三年 , 赵静宇这种爆发式购物激情明显消退 。 她认为随着“节”越来越多 , 反倒减少了消费者的期待感 。 “以前哪怕八九月份想买的东西 , 只要不是非常急 , 甚至会一直等到‘双11’再买 。 现在你看 , 打从年初就有年货节、女王节 , 然后是520、亲子节 , 夏天有618 , 再到开学季、双11、双12……期间还有些这样那样的小节 , 日历都快不够用了 。 ”
不仅自己 , 赵静宇发现身边常一起买买买的姐妹们 , 讨论方向也有转变 。 “以前会比谁买得便宜 , 抢得优惠多 , 这两年即便互相分享购物车 , 也只是单纯推荐一些用得不错的东西 , 至于‘怎么省’ , 几乎不再被大家提及 。 ”
原因之一在于 , 即便看上去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没有优惠”的时候 , 其实真的优惠了吗?谁也不知道 。 “一个月前我看到一款橙花味的香薰精油标价165元 , 最近提价到249元再参加满减 , 这是很常用的套路 。 ”赵静宇撇撇嘴 , “我知道有比价软件 , 可为了一个商品去追踪几个月?不至于 , 该买的还是会买啊 。 ”
其二 , 摸透复杂的规则、参与各种游戏赢取福利 , 以及煞费苦心去凑合适的满减很耗时间 , 不再适合她们这些三十出头 , 忙于家庭和工作 , 对价格也不算十分敏感的消费者 。 “以前刚工作 , 说白了比较穷 , 现在随用随买 , 哪怕没有省到那二三十 , 时间成本其实省得更多 。 而且几乎不会冲动购物 , 不会囤货过多导致浪费 。 毕竟十几元的裤子 , 秒到了……也穿不上啊!只能说我们不是现下玩法的目标群体了吧 。 ”
谈到优惠 , 孙浩晨有些愤愤不平 。 10月31日晚上9点多 , 他在第一波预售的最后时刻匆匆支付了20元的定金 。 “本来还庆幸赶上了‘末班车’ , 可预售时间一结束就傻眼了 , 发现我选的那套睡衣直接买只要107.9元 , 而我除了20元的定金以外 , 还要再付104.9元的尾款 , 就算参与跨店满减 , 也不比直接买更划算 , 并且定金不退 , 只能硬着头皮下单 。 ”
一场数字狂欢过后
留下沉甸甸的浪费
第一波“双11” , 林诗语是直播间的忠实粉丝 。 “连做梦都是主播们的声音 , 整个人好像被洗脑了 , 仿佛只要照他们说的用上那些化妆品 , 自己就能成为时尚的精致女孩 , 于是稀里糊涂跟着下了好多单 。 ”这些天 , 林诗语慢慢冷静下来 , 突然觉得有些可笑 ,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消费主义陷阱吗?让人以为消费了高配的产品 , 就能成为高配的人 , 过上高配的生活 , 但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 本来就不鼓的钱包变得更扁 , 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 ”
对刘菲菲来说 , 近年来日趋疯狂的“消费盛宴” , 最大的问题在于浪费 。 “之前有段时间看直播 , 觉得烘焙挺有意思 , 就趁‘双11’做活动囤了好多东西 , 从烤箱、打蛋器、裱花袋、托盘 , 到低筋面粉、高筋面粉、黄油、淡奶油、抹茶粉 , 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 ”结果两年过去了 , 刘菲菲也没做过几次 , 面粉还有3袋已经过期 , 其他配料也变质只能扔掉 , “现在都在呼吁要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 可‘双11’又有多少人正在制造这样的浪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