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志愿红,让美丽江苏有质感更暖心

他们是理论宣讲的名嘴,他们是守护健康的卫士,他们帮助困境学生拿到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他们教农民种葡萄一年卖出2.7亿元,他们守望长江生态保护,他们走进敬老院免费为老人拍照……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 。10月31日,全省第五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在张家港开幕,集中展示全省十大主题、210个项目以及全国各地247个重点项目 。在这些精彩案例中,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一支队伍就是一道风景,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以美好之心行大爱之事,助力美丽江苏更有情怀、更有道德、更有温度 。
理论宣讲,让新思想深入人心
10月21日,海安市南莫镇青墩村,“板凳讲习所”理论宣讲队队长阚海燕问村民:“环境变好了,大家生活变没变?”水产养殖户周宝明说:“水好螃蟹就肥,我养的螃蟹公的8两,母的6两 。”村民王玉琴说:“以前只有村里人进城,现在城里人也来村里休闲,我的农家乐每个周末接待上百人 。”阚海燕立刻接上话头:“环境搞得好,钞票少不了,这不就是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板凳讲习所、百姓茶馆、群众舞台、指尖课堂、初心会客厅……理论宣讲的品牌活动遍地开花,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组成的宣讲志愿团队“声”入人心 。他们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基层,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
紧扣首要政治任务,各地创新性地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理论政策宣讲 。苏州市组织“百名局长百场宣讲”活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分批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 。无锡市构建贯通联动的服务网络,开展家常化、有趣味、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拓展文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徐州市贾汪区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放电影前、跳广场舞前、升旗仪式后“四前一后”开展嵌入式、互动式理论微宣讲 。如皋市“偶来讲”志愿服务队75名党员志愿者,利用省级非遗杖头木偶创作了《回乡》《鸭叫声声》等带着乡土气息的作品,采取线上+线下文艺宣传方式,并利用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APP等进行传播,覆盖人数超过700万……
听着不累、看着开心、乐于参与、愿意跟随,志愿者们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宏大厚重的时代话题,打通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
服务群众,把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
几十年的老水杉长在学校院墙内,树根伸到小区拱翘了路面,夏天树叶影响采光,冬天落叶又堵了小区落水管,宜兴市岳堤社区教工小区居民碰上了烦心事 。社区在职党员突击队队长、市住建局中层干部周平经过调研,10月24日带来了解决方案:切树根、修枝杈缓解矛盾,明年宜兴实验中学改造操场,把树换成景观树玉兰,居民、学校皆大欢喜 。
在宜兴,4000多名在职共产党员下沉到所在社区,组成“在职党员突击队”,发挥各自岗位职能优势开展精准服务,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凝聚力 。
江苏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普遍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志愿服务队三级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组建近12.9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了103万场次集中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徐州市贾汪区探索实施“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发动由农村党员、新乡贤、后备村干、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过“1+10”包挂、“1+1”结对等形式,在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的时候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情况上门联系,把工作做到群众家中,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中,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