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周琪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教科文卫委主任
首届汉文化论坛主旨演讲选登

很高兴能来家乡参加首届汉文化论坛 。 举办首届论坛 , 自然包含有一个任务 , 就是要把汉文化与徐州的关系讲清楚 , 特别是把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贡献讲清楚 。
借此机会 , 我把平时学习省内外特别是徐州本土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所形成的心得梳理出来 , 概括成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轴心时代的原创之功
先秦文化的复兴之功
文化江山的统合之功
儒释道早期汇通之功
大汉气象的文创之功
大汉文化的弘扬之功
(本文根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琪在10月17日首届汉文化论坛的演讲录音和讲稿综合整理而成 , 经作者认可发表 。 )
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文章图片

一、轴心时代的原创之功
汉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正根正脉 , 是因为其上承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和诸子百家轴心时代的文化根脉 , 下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道统 。 这里讲的轴心时代就是世界级文明对话的第一级平台 , 徐州要建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 , 就应当站上这个文明对话平台 。
江苏师大原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曾有过世界文明轴心时代的徐州的专门论述 。 令人骄傲的是 , 在这个轴心时代 , 中国没有缺席 , 徐州没有缺席 。
打开地图 , 以徐州为中心的20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 ,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都活跃其中 。
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文章图片

根据南大邹旭光教授、江苏师大王健教授、徐州文史专家田秉锷先生等考证 , 老子先后两次入沛 , 一次是求学于商容时入沛 , 一次是归隐入沛 , 前后几十年的时间 , 形成了沛老子学派 。 这个学派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要影响 。 从《庄子》所记述的杨朱拜见老子的行迹中 , 可以认为老子西行就是从沛县出发的 。 由此 , 也有理由认为老子在函谷关所写的《道德经》是隐于沛时孕育的 。
老子居沛期间最伟大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501年 ,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 , 乃南之沛见老聃 , 道家、儒家两大学派代表人物聚首 , 拉开了诸子百家时代的大幕 。 两千多年前儒道互补 , 如影随形 , 构成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特征 , 发端就在这里 。
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文章图片

孔子不仅向老子学礼问道 , 而且到吕梁观洪悟道 , 向徐偃王学仁立道 , 推崇彭祖 , 窃比于我老彭 。 礼是先王之道 , 洪是自然之道 , 老子之道形成于沛 , 徐文化和彭祖文化都是徐州的祖根文化 。
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文章图片

还有子思过宋 , 在彭城作《中庸》 , 孟子在彭城道性善 , 荀子在彭城东北百里兰陵集大成 。 江苏师大赵明奇教授研究 , 孔子的诸多弟子曾先后在徐州一带任职传学 。
可见 , 老子思想成于徐州 , 孔子思想长于徐州 , 儒道后学发扬光大于徐州 。 徐州及周边地区不仅是轴心时代的中华文化摇篮 , 而且是道家思想的原创区、儒家思想的成长区、诸子思想的融汇区 , 从而成为大汉文化的源头和发祥地 。
有人说我们徐州不是几大文化圈的中心 , 因此只能叫亚文化区、不具备引领创造大汉文化的能级 , 我今天想问问 , 上述徐州这样的能级够不够?这是第一个问题 。
二、先秦文化的复兴之功
人们常说四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外 , 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中断了 。 其实 , 秦汉之际、华夏文明也曾命悬一线 。
秦汉之际文化曾遭遇两次重大劫难 。 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 史称秦火 。 第二次是项羽火烧咸阳秦宫 , 大火三月不绝 。
在此之前 , 萧何随高祖先入咸阳 , 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寺 , 收缴了秦朝的律令图籍 , 按理说这其中应当包含先秦文化典籍 , 可后继史实表明并非如此 。 究竟是秦宫藏书原本缺失 , 是萧何因未到秦宫图书馆而有重大遗漏 , 还是楚人一炬 , 可怜焦土?今已无从查考 。
汉大赋■徐州对汉文化形成发展的六大贡献
文章图片

复兴先秦文化 , 历程极为艰辛 , 贯穿两汉 , 重在西汉 。 这期间 , 徐州人居功甚伟 。 汉兴 , 分封于徐州一带的楚王国辖域广大 , 有彭城、东海、薛等三郡36县 , 东临大海 , 西望鹿邑 , 南界淮水 , 北包曲阜 , 政治和文化地位很高 。 当时产生了一批儒学大师 , 其中贡献最大的 , 非刘交及其世孙刘向、刘歆莫属 。
刘交的文化功绩初步归纳有三:
一是率先垂范 , 传承《诗》学 。 楚元王刘交好《诗》 , 曾为之作传注 , 号称《元王诗》 。 他在彭城组建了一个以《诗》为主的学习团体 , 催生了申公诗、元王诗两个流派 。
二是举贤任能、醇厚儒风 。 刘交为文信君时 , 将浮丘伯引荐给高祖刘邦 。 封为楚王后 , 委任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 , 齐聚彭城 。 刘交在位二十三年 , 儒学昌盛 , 人才辈出 , 使楚国成为儒学核心地区 , 文化最为发达 , 为先秦文化复兴建立了一个基地 , 输送了一批中坚力量 。
三是诗礼传家 , 无出其右 。 刘交开创了一个几乎与西汉政权相始终的儒学世家 。 刘向、刘歆父子先后领校天禄阁 , 整理古籍几万卷 , 编《别录》 , 著《七略》 , 为汉代学术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 。 刘交世家光耀西汉 , 辉映千年 , 贤才辈出 , 无与伦比 。
如果没有汉代朝野的不懈努力 , 特别是刘向、刘歆等人的校勘拾遗 , 我们今天就难以看到先秦诸子百家著述 。 今天能拿到手的先秦文化典籍都是再复原再整理的产物 。 汉代对先秦文化的复兴是在废墟上建立的 , 这是恩同再生的旷世功德 , 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新基建和重整旗鼓后的再出发 。
三、文化江山的统合之功
秦国以强力统一中国 , 秦王扫六合 , 虎视何雄哉!按理说我们应叫秦人、秦字、秦文化 , 可为什么现在我们叫汉人、汉字、汉文化?要害就在秦胜于武而失于文 , 实现了军事上、政治上的江山一统 , 没有完成文化上、精神上的江山一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