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平台、架构 , 我们已经听到很多了 , 那多是硬件制造层面的 。 如今 , 很多公司在提“电子电气架构” , 究竟有何魔力?软件人才为何越来越吃香?在这篇文章里 , 我们做了一些思考 , 希望给到行业从业者以参考 。
有个朋友 , 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 “当你决定买电动车的时候 , 可以看一看这座城市里出租车行业的电动车多不多 。 如果够多了 , 抱怨声少了 , 说明产品满足需求 , 相关基建也比较完备 , 大可以入手了 。 ”
同样的 , 如果大众、丰田这样的行业巨头开始深度参与电动化、智能化的时候 , 趋势走向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怀疑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只是 , 在变革之路上遇到的困难 , 并不是集团之大 , 就可以轻易克服的 。
因为整个造车理念可能要从最底层重新设计 , 打破、揉碎 , 推倒重来 , 硬件向下 , 软件向上 , 其中必然存在技术盲区 , 更需要与其它行业进行人才对流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直到今年的9月11日 , 德国大众才将第一台ID.3正式交付于用户手中 。 至于交付时间为何一直推迟?正是因为在软件层面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
在德国工程师的一些文章中 , 也能看出他们的痛心疾首 , ID.3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码 , 居然不是出自大众工程师之手 。 难道 , 德国汽车的江湖地位就要拱手让人了?
ID.3之后 , 人们总是感叹软件定义汽车 , 但为什么软件人才在汽车行业中又会如此稀缺?我们且从电子电气架构说起 。
演变梳理部分篇幅比较长 , 但非常值得看下去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在很久很久以前 , 汽车真的是个“钢铁直男” , 绝对的机械为本 。
汽车要跑起来 , 当然需要发动机 。 发动机烧了油 , 就可以做功 , 就可以驱动车轮 。
所以 , 在漫长的汽车发展史中 , 发动机一直是核心零部件 , 更是车辆设计的原点 。
油气混合 , 在气缸内燃烧做功 , 这是最基本的原理 。 那么 , 最初油气如何混合在一起?主要依靠化油器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化油器”这个名称非常形象 。 我们踩一脚“油门” , 相当于扩大了化油器的进气速率 , 提高进气量 , 由于外界压强大 , 可以将燃油推入化油器 , 然后燃油被高速气流击碎成雾状 , 由此实现油气混合 , 或者是“气化油”状态 。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机械装置 , 完全由机械进行控制 , “电子元件”并未介入 。
但是 , 汽车要发展 , 需要更节能 , 也需要更强的性能输出 。 化油器太简单 , 油气混合比例过于固化了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汽车工程师开始跳出“机械圈” , 看了看旁边的“电子圈” , 灵光乍现 , 决定引入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 取代纯机械的化油器 。
这就是电喷系统的由来 , 在随后漫长的历史中 , 电气化正一步步建立优势地位 。

21-30万|大众ID.3没有一行代码是自己写的!整车厂软件人才为何如此稀缺?
本文图片

在电喷系统背后 , 站着一个更强大的“男人” , 被叫做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 , 俗称ECU 。
它是电喷系统的核心 , 借助传感器 , 综合分析发动机的进气量、进气温度、冷却水温、即时负荷等信息 , 决定喷多少油 , 以及怎么喷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