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中华文明 说文解字寻根中医

一、历史背景 医之起源上古之毉
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表明 , 上古时代又称远古时代 , 所属三皇五帝时期 , 虽然是一段没有被当时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 , 但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另外 , 中华文明历来就有三皇五帝之说 ,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尚书大传》、《春秋运斗枢》、《吕氏春秋》、《大戴礼记》、《资治通鉴外纪》等都有所记载 。
我们所知 , 现在除盛名的巫山巫峡外 , 许多地方有巫祠、巫庙或带巫的名称 , 江苏常熟和山西夏县还都有巫咸墓、巫咸祠 。
沿长江下行 , 出瞿塘峡 , 便是大溪沟口 , 这里两岸山势豁然开朗 , 大有拨云见日之势 。 再向前行便是巫山 , 巫山脚下有一条发源于大巴山的河谷 , 唤做巫溪 , 全长二百余里 , 所经之处皆为悬崖峭壁 , 并不适合人居 。 然而 , 史料中的巫咸国就在此处 。 上古的神巫即是后世的神仙 。
医 , 上古时期本源于巫 , 有“古者巫彭初作医”之说 , 故“医”字 , 古作毉 。 古书中很多关于神巫、巫毉的记载 。
《说文》曰:“医 , 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 。 毉 , 同医 。 《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记载:“大荒之中 , 有山名曰丰沮玉门 , 日月所入 。 有灵山 , 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 , 从此升降 , 百药爰在 。 ”《广雅·释诂四》载:“医 , 巫也 。 ”清代王念孙疏证:“巫与医皆所以除疾 , 故医字或从巫作毉 。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曰:“是巫、医古得通称 , 盖医之先亦巫也 。 ”《吕氏春秋·先识览·知接》载齐桓公说:常之巫审于生死 , 能去苛病 。 是医在战国以前 , 被操之于巫觋之手 , 医、巫不分 , 巫就是医 , 医就是巫 , 故“医”字从“巫”而作“毉”者 , 又恒以“巫医”为称 。
何为巫?一者 , 在《国语·楚语》曰:“古者民神不杂…其智能上下比义 , 其圣能光远宣朗 , 其明能光照之 , 其聪能听彻之 , 如是则明神降之 , 在男曰觋 , 在女曰巫 。 ”这里讲了“古者民神不杂” , 民为本 , 神为先天心神 , 即全然本心本性之人 , 才达到“智”、“圣”、“明”、“聪” , 才是“心如明镜 , 无物不照 , 应变无穷”之圣 , 才是真正的“巫” , 才是真正的“毉” 。
何为巫?再者 , 说文解字 , 从“巫”字说起 。 万物皆有灵 , 文字的灵性在于内在所含之意 , 而文字有形 , 其意无形 , 造有形之字是为了表达无形之意 , 可有形又束缚了无形 , 所以 , 看字、读文的时候 , 古人都知道不能着相 , “不能死读书 , 不能读死书” , 正如孔子曰:不为读经 , 只为明道 。 所以你会发现 , 古代的图腾、图形和繁体文字 , 更注重意在像中 , 让人容易心领神会 , 通过直观的看字 , 其意至少就可领悟一二 。 但最关键的是 , “天降神物 , 圣人则之” , 只有天人合一的圣人 , 心为道 , 方可见文中之“道” 。
如图一“巫”从甲骨文图到小篆字 , 表达的都是天人合一的意思 。 甲骨文图形中横和竖代表的是天地时空一切皆所源在的天人合一的本体 。 小篆体的“巫”字 , 以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代表先天本体 , 中间一竖代表通天通地的先天一炁 , 两侧的人既代表鬼神 , 又代表阴阳 , 鬼为阴神 , 神为阳神 。 整体表述的意义就是出本体即分阴阳 , 返之 , 阴阳以先天一炁为心 , 就能阴阳合和 , 即回归先天本体 , 天人合一 。 唯有天人合一者 , 才具足先天德道 , 才能执天道 , 行人事 , 毉天、毉人 。 由此可见 , 最早的“巫”即是天人合一者 。 天人合一即是正 , 即是中 , 即是心 , 中正为德、为道即是天人合一 。 故上古真正的中毉 , 是指天人合一者 。
何为巫?三者 , 《楚辞》有记“巫咸将夕降兮” 。 巫是担任上(天)帝与下(人)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 。 《世本》中记载:伏羲造琴瑟 , 女娲作笙簧 , 神农作琴 , 巫咸作鼓 , 舜作萧……神巫同在 。 《山海经》也记载 , 上古的神巫就是后世所说的神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