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些高校
江苏龙网_原题是:这些高校 , 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
文章图片
金秋十月 , 祖国母亲迎来了71岁的生日 。 七十一年 , 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 ,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 , 实现了从我国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 积贫积弱 , 人才稀缺 ,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 , “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
于是一批如今的“双一流”老牌名校们和新中国同时期诞生 , 作为中国高教发展史上的“新生力量” , 为教育的恢复和探索带来了希望 , 指明了方向 , 一路引领和助力着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 。
抚今追昔 , 方知来路之多艰 。
今天 , 就让我们来走进他们的前世今生 , 看看他们的往事 , 回顾那个宏业初创的峥嵘岁月 。
他们和新中国一起 , 见证曙光
1945年 , 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 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的铁蹄 ,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 而教育 , 乃立国之本 , 强国之基 , 对于饱经战乱的祖国而言 , 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刻不容缓 。 于是 , 一批高校成立了 。
1946年 , 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诞生 。
1946年 , 为了迎接东北解放 , 东北行政学院在哈尔滨创立 , 吉林大学的前身由此诞生 。 原吉林大学 , 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 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 , 先是在朝鲜战争的枪炮声中学校迁至了长春 , 后在全国院系调整浪潮中确立为东北地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 几经变迁 , 195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 , 2000年与其他四所学校合并重组 , 如今吉林大学已成长为拥有6个校区8个高校的“巨无霸”高校 , 长春市内到处能看到吉大的下属单位牌子 , 坊间笑谈“长春市坐落在了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内” 。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 , 且实力不俗 , 是全国闻名的“东北小北大” , 在软科2020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4名 。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 , 化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果为A , 机械工程、哲学等9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 。
文章图片
图源:东北行政学院百度百科
同年 ,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东北大学在辽宁成立了 。 在战火中 , 短短几个月内学校辗转于六个城市 , 一大批师生们颠沛流离后来到北满根据地佳木斯 , 三年后迁至长春 。 1950年 ,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 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 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 。
发展至今 , 学校的思政历史位于国内前列顶尖水平 , 教师培养成就斐然 , 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 。 在2019软科中国学科排名中 , 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分别位于学科排名中第一、第三和第四 。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 ,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A+学科 ,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被评为A档 。
文章图片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两年后的1948年 ,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共和国警官的摇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辽宁大学、“抗大式革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纷纷问世 。 其中东北农业大学更是由著名教育家 , 也是哈尔滨第一任市长刘达担任院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1946年至1948年成立的大学中 , 除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都位于抗战时期的沦陷区东北 , 这片土地在解放后迎来了高教发展的春天 , 建立了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培养了迎接新中国诞生所需的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 。 七十几年来学校们宛如一个个独立塞北的侠客 , 一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
推荐阅读
- 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第一高楼”迎新年第一缕曙光
- 中国海拔最高气田跨年夜的坚守:戈壁寒夜保万家温暖
- 广西东兴边检开通绿色通道助8名遇险中国籍船员回国
- 中国各地冬泳爱好者在长春“劈波斩浪”迎新年
- 『医生』苏州援圭医生联手救治南美危重病人 “中国医生真了不起!”
- -44.5℃“中国最冷小镇”迎入冬以来最低温
- 第24届环球夫人大赛中国总决赛深圳举行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最低温突破-40℃
- 世界旅游小姐中国赛区冠军:积极备战向世界推介中国之美
- 山东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超3600家数量居中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