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能与人类进行情感交流(或者说恋爱)的人工智能AI吗

没有
■网友
人工智能究竟是怎样产生这种情感的呢?几部影视作品似乎都指向的同一根源:经历。
也就是说,大家会觉得,人的情感是在历经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的经历之中逐渐形成的。而人工智能同样有机会不断地经历某些事情,再加上业已初具雏形的深度学习,于是产生情感便是早晚的必然结果,只不过这种情感可能和人类的略有不同罢了。
经历能够丰富和产生情感,这一点如果站在人类的角度似乎合情合理。然而,让我们想想看,
为什么有些动物有着比人类更长的生存史却没有发展出像人类一样丰富的情感呢?智能系统要产生情感除了足够智能并且时间足够久之外,是否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某些条件呢?在我反复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有幸参加了“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并现场聆听了《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类似问题的现场分享,于是便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今天就来和大家进行分享。也许你会问,分享这样的想法对于不是搞人工智能研究的普通个体来讲有什么意义么?在我看来,意义重大。
首先,你能够理清楚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其次,你会明白在哪些方面,人工智能必将独孤求败,而在哪些方便,人类的优势难以被取代,从而对个人未来从业有所启示;再次,你会深刻地看到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个人能力”的本质是什么。而未来,这些能力还有没有意义。 【现在有能与人类进行情感交流(或者说恋爱)的人工智能AI吗】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先来试图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即“为什么有些动物有着比人类更长的生存史却没有发展出像人类一样丰富的情感呢?智能系统要产生情感除了足够智能并且时间足够久之外,是否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某些条件呢?”


前者其实大家很容易明白。动物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类人一样的情感主要是脑结构造成的,比如脑容量等。不过动物至少还具有生物的某些情感特征,如爱、恐惧、团队精神、自我牺牲等,而这些则恰恰为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提供了某种启示:非生物只要拥有足够的智能和在时空角度丰富的经历,就会进化出类人的情感吗?爱、恐惧、团队精神、自我牺牲这些真的来自于智能和经历吗?
尤瓦尔·赫拉利的演讲帮我们理清了思路。人的大脑站在某个角度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叫“智能”(Inteligence)和“意识”(Conciousness)。前者帮助我们形成分析、判断、数据处理等能力,而后者则是产生人类情感的基础。人类虽然很看重自己的智能,但大部分时候却和动物一样是意识的奴隶。我们虽然对于“智能”的研究在不断深化,甚至已经理解了深度学习的真谛,但对于意识的认识却非常有限,大多还停留在通过“冥想”等宗教方式去触及,却无法再深地去理解。而就目前所知,这种意识并不是单纯的物理结构能够生成的,而是与生物的某些特征,如应激性、欲望等有关。而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基于机械构造的人工智能将永远都不可能发展出什么类似人的情感,它们只会在智能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人类终将对此望尘莫及。
这段分析给了我们如下的几点启示:
人工智能和人脑的发展完全是两条路。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就是“智能”的不断进化,而人脑则是“智能”与“意识”并进;凡是只需要靠智能就能解决的问题,人类都将被全面取代;而凡是必须要“情感”介入的事情,人工智能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会无能为力;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将来,根本不可能发展出类似于人的情感,更谈不上和人类产生感情。因此,它根本会有什么欲望去统治人来,但如果被心怀叵测的人所控制,那么毁灭人类并非没有可能。

让我们回到现实,只需要智能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恐怕我们人类是做不下去了。那么还有哪些工作是需要情感介入的呢?比如艺术?人际关系的建立?发明创造?也许吧。但我们现在怎么能确定,艺术真的是情感的产物而不是“熟能生巧”呢?发明创造一定是灵光乍现,而不是“厚积薄发”呢?就连围棋,可能很多人曾经都认为它除了计算,还有某种天赋感觉在里面,而现在看来,却可以单纯靠计算和“熟能生巧”来解决,我们又怎么能如此有把握地说艺术和发明创造必将永远是人类的专利呢?至于人际关系的建立,目前看的确是无法取代的。可是排除纯粹的心理需要之外,很多社交领域的人际关系其实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而产生的,而如果就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的话,人工智能恐怕远比我们人类高明得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