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高材生,跨界来当“田秀才”
“摸摸瓜果表皮的裂纹,网纹越深越密,瓜就越甜 。剪下瓜柄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哈密瓜很沉,摔了可就影响卖相了 。”正值哈密瓜丰收时节,在昆山市花桥镇天福村,施翔正忙着指挥农场的伙伴们收瓜 。看着这片35亩的瓜田,他笑得欢畅:“刚上市两天,就已经卖了2000斤 。今年收成不错,大概有1.5万斤,收益约12万元 。”
身穿运动T恤、头戴棒球帽,施翔和采访人员脑海中固有的农民形象有点“不搭” 。一聊,这位对哈密瓜颇有研究的85后,竟是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 。大学同学毕业后纷纷入职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他却回到家乡昆山,“跨界”当起了农民 。
“别看我是‘半路出家’,除了瓜园,我还管理着3000多亩水稻田,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收割了 。”施翔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稻田说,“前些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年轻人愿意回来的很少,愿意种地的更少 。另一方面,家乡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激励政策吸引着我,我是土生土长的天福村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想结合所学专业,用新理念、新办法去种田 。”
怀揣着“在田地上干出一番事业”的想法,为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份乡情,2013年,施翔来到花桥国际商务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干起了粮油生产管理 。但是,“跨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瓜果如何有效防虫防病?土地怎么轮种休耕?农药怎么合理施用?打小没种过田的施翔,一切都要从零学起 。
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业技能专题培训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加乡土人才沙龙,向同行老师傅取经;利用农闲季节,前去外地考察学习最新的土地轮作耕种技术……在泥土里“摸爬滚打”,施翔逐渐变成“土专家”,2016年获评为昆山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去年底又获评昆山市第二批乡土人才 。
监测种植土壤环境、全量分析果树特定部位叶片、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如今的施翔可以说样样在行 。2018年,施翔开始自主创业,成立花桥镇福民福农业合作社,承包了天福村3000多亩农田,合作社40多名员工中大多数是天福村村民,在反哺家乡的同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
目前福民福合作社年营业额有300多万元,这位“田秀才”的田间事业越做越大,但施翔不满足于此 。看清生鲜电商和直播带货发展趋势,他积极接洽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渠道,把新鲜水果、大米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
“在昆山当职业农民,不仅有培训学习等‘精神奖励’,还有社保补贴等‘物质奖励’ 。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激励,更是让我对未来信心满满 。”谈起当初的选择,施翔一点也不后悔,跟采访人员说起疫情期间获得两个月总计2.5万元的土地租金减免;去年被评为第二批乡土人才,他还获得5万元奖金 。
昆山市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和科创人才一样,加大扶持、培养力度,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仅以社保补贴为例,2017年,昆山首批认定的170名新型职业农民全部领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享受社保补贴,这是全国首批获认定并享受社保补贴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市迄今已发放相关社保补贴530万元 。
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昆山是首批试点县市之一 。2018年,昆山又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4个试点地区之一 。围绕乡村振兴大文章,以国家级试点任务为抓手,昆山着力构建和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培育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255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249名,数量位列苏州第一 。
本报采访人员 潘朝晖
本报通讯员 范昕怡
【|计算机高材生,跨界来当“田秀才”】
推荐阅读
- 大部分黑客或安全研究员读的是啥「大学专业 」
-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就读是啥样的体验
- 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怎样利用高中毕业的暑假
- 非计算机专业想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自学C++,想要找到比较体面的工作大概需要啥水平
- 有点计算机基础的人想尽快找份编程的工作。哪种编程的工作最好找还需要学些啥
- 硕士研究生选通信还是计算机视觉
- 华威大学计算机本科咋样
- 加拿大像滑铁卢,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授课型研究生咋样
- 计算机进不了桌面,任务管理器也打不开,咋办
- 想寒假的时候一个月在家准备计算机二级的office高级应用,但是不知道买啥书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