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教金庙|( 二 )
不过是炮灰
美国、印度和达赖集团组建“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初衷 , 就是想用“中国人打中国人” , 这些“流亡藏人”在相貌、语言等方面与中国境内藏族人士并无差异 , 且熟悉藏区情况 , 适应高原气候 , 有印军退役将领表示 , 他曾看到“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人员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打排球 , 其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
为窥伺中国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发展情况 , “印藏边境特种部队”的成员在上世纪60年代曾渗透入中国境内 , 在高山山顶上布设仪器 , 搜集相关情报 。 该部队还曾进入中国境内 , 为窃听电话线路的装置更换录音机磁带 , 后因为其空投补给的运输机受印度媒体注意并被报道 , 行动才停止 。
如果说上述行动还算符合“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建立的“初衷”的话 , 那么上世纪70年代以后 , 该部队在印度政府眼中则越来越像炮灰 , 随意使用 。
1971年 , 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被印度政府派往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作战 , 渗透到吉大港地区 , 为消灭该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发挥作用 。
在平息内部叛乱中 , 印度政府也调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执行相关平叛任务 。 如1984年6月的“蓝星行动”中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随同印军冲入锡克教金庙——哈曼迪尔寺 , 以及数所神学院 , 试图解除锡克教民兵武装 , 双方发生激烈流血冲突 。
“蓝星行动”4个月后 , 时任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被其锡克教保镖刺杀身亡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也曾短暂负责政府重要人物的安保工作 , 随后该任务由“特殊保护组”接手 。
此后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还参与了印巴卡吉尔冲突 , 而上述这些行动仅仅是该部队目前公开的部分 。
值得警惕的对手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近期在中印边境冲突地区出现 , 反映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 也表明需对其保持足够警惕 。
一方面 , 印度方面对“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使用方式模糊 。 客观来讲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是一支隶属于情报机构的特种部队 , 其主要任务是在平时或战时依托其所隶属的情报机构的支援 , 执行渗透、袭扰、破坏和情报搜集等任务 , 大多数情况下不与对手正面对抗 。 在目前边境双方冲突仍为肢体冲突的情况下 , 派“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参与“械斗” , 其效果可能还不如一些边防部队 , 有印军将领坦言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并不经常执行常规军事任务 。
另一方面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近日身亡的连长年龄达到51岁 , 老龄化问题严重 。 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 , 51岁左右的军官大多已获得准将或少将军衔 , 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这名军官却只干到连长 , 说明该部队内部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 这有可能是目前其兵员来源匮乏造成的 。 据外媒报道 , 年轻一代的“流亡藏人” , 早已融入当地社会 , 如在印“流亡藏人”中的年轻人大多已印度化 , 与印度当地民族通婚 , 他们更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 对“藏独”没什么兴趣 , 这使得印度的“流亡藏人”社区人口大量流失 。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有可能受这一因素影响 , 导致招募不到足够的人员 , 人才梯队崩塌 , 所以一些“老人”不得不继续坚守在原有位置上 。
目前该部队已不是全由“流亡藏人”组成 , 而是加入了几个廓尔喀人组成的连队 。 此外 , “高龄连长”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缺乏升迁渠道造成的 。 该部队基本上属师级规模的部队 , 部队高层多由印度军官充任 , “流亡藏人”军官发展空间狭小 。 由于该部队不属于陆军编制 , 这些“流亡藏人”军官也无法离开部队发展 , 即使在其主管部门 , 他们这些行动部队出身的人员 , 也很难在以情报人员为主的研究与分析局找到位置 。 这样一支老龄化部队 , 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可能持续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