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就读是怎么样的体验( 二 )


对于软件工程的必选课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生是一起上课的。可能是由于以前非全日制没改革前,大多数都是在职的学生就读,因此课程都安排在周末。具体表现为前两个学期,你的周末要从早上一直上课到晚上。
由于密集的上课(一上午两节课上同一门课),一门课几周内就会结课,因此开设课程质量差,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是凑数的。而且周末上一整天课体验真的不太好,有一种在上集训班的感觉。虽然工硕与学术硕士的课可以互选,但是软件工程有专门开设的必修课,是无法用其他课程抵用学分的。
2、学院领导层对于两种硕士(工程和学术)似乎有差异对待。
作为工程硕士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院领导对两种硕士的差异化对待。从考研的难度上来看,工程硕士和学术硕士一样激烈,已经不再是从前“工程硕士更好考”的情况了。软工全日制一年招30个学生,其中一半的名额给推免的学生。实在想不明白差异化对待的原因。
从学费和奖助学金标准来讲,
工程硕士学费2w/年,奖学金最高8k/年;
学术硕士学费8k/年,奖学金最高1.2w/年。
我经历的各种骚操作就不说了,只说一件让我觉得非常不舒适的事情。刚入学时,由于我所在的某实验室当年录取学生较多,导致实验室工位不足。
实验室解决方案竟然是:统计学生使用实验室工位的时间需求,优先把工位提供给博士和学术硕士,工程硕士如果想使用工位需要导师付费。虽然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实施这个方案,因为我也不可能去问导师,导师也没理由把他给我掏钱的事跟我讲,但着实这个操作骚到了我。
3、每个毕设答辩小组会有一名外校或企业请来的“校外专家”参与,个别“专家”水平不怎么样。
这个事想起来我都生气,不想多说,可以看我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75957总结来讲:
其实学院领导差不差异对待对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忍一忍就过去了。真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各位老师还是一视同仁的,培养方式也是按自己的意愿(比如我想做科研,也发了论文)。而且对于硕士来说,开设的课程有没有用见仁见智,对我来说其实开设什么课真的无所谓,毕竟在课上能学到的东西有限,还是要自己课后下功夫,多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另外,由于我是2017年入学人大,2019年毕业,如果有想考研的同学,由于年代久远,而且我是通过保研加入人大的,因此可能不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如果你在选择学校、选择导师、选择科研方向、选择就业岗位等方面有疑问和困惑,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http://weixin.qq.com/r/4zu-pznEYWQerX3E927x (二维码自动识别)


■网友
补充一下首赞师兄的回答哈:
就业数据,2020年:人民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就业如何?2. 个人体验:
(1)竞争:其他985非计算机专业跨考人大计算机是一个大趋势,我实验室的2019年新进的师妹清一色985,如武大华科;虽然保研的学生本科院校排名不如考研的同学,但他们胜在本科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且拿到保研资格过了夏令营;近年学院也关注到考研的本科院校优于保研的同学,有平衡保研/统考名额的趋势;复试不会按学校刷,看笔试面试综合成绩,之所以上岸的985的多那是实力而不是学校加成(和北大一样,北大也有双非上岸的,本科北大考不上本校的也有,我那年就有北大浙大考不上本校调剂来人大非全的)。
(2)名额:本科学校校址占地大的同学可能会深有感触,人大狭小的校园面积严重限制了招生名额,身为北京top3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u0026gt;本科生在校人数,学院老师开学就给我们说“数着床位招生”,近年不断腾退校园里的家属区/商用区用于学生宿舍,就是用于扩大招生名额,不要想为啥人大招生那么少,它教育部每年的招生指标都用不完,根本原因就是校园面积小(住不下了)。
(3)特色:坚决执行中央、北京市的指令,不像清北到处搞校区,拿地扩张,甚至开深圳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偏产业化,就业导向但拿的证和本部一样一样的);教育部/教委开会时清华和北大有一个不去对方就跟着也不去,人大倒是每次都在(也有校领导级别的原因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