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追梦的年华 幸福的“味道”

他生产的面皮销售全国各地,也正是这面皮,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8月15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泗洪县魏营镇工业园区,只见石小亮创办的泗洪县奇盛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配料、和面、洗面、真空包装、发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追梦的年华 幸福的“味道”
文章图片

工人在包装面皮
“现在面皮销量很好,每天至少要用30袋面粉,能做出2000多斤面皮 。” 今年35岁的石小亮说,在追梦的年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 。2018年2月,他注册成立公司,从事面皮生产与销售 。2019年产值达200余万元,预计2020年产值超400万元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石小亮和妻子周岩奇永不言弃,勇敢拼搏换来的 。
石小亮兄妹多,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外出打工 。2013年,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到了适婚年龄,家里人催他回家 。回家后,他一边务工,一边琢磨着通过网络销售泗洪当地土特产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追梦的年华 幸福的“味道”】“小银鱼、小豆饼、莲子、粉丝、糕点、土鸡蛋……这些我都卖过 。”石小亮告诉采访人员,为了多挣钱,他贩卖过很多家乡的特色小吃及农产品,可网上销售土特产太费事、费时,需要不断找货源 。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小吃店,发现很多年轻人在排队买面皮,于是他也去买了一碗面皮吃 。
石小亮回忆说,当时感觉味道很好,于是就把吃面皮的照片发到朋友圈 。没想到,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泗洪人看到后,都说非常想念家乡面皮的味道,希望能邮寄一些给他们尝一尝 。
网上卖面皮会不会有更大的市场?石小亮开始寻思如何包装存储面皮 。几次尝试下来,顾客的反馈却是收到的面皮变质了、面皮生硬、口感不如上一次好等等 。为保证面皮质量,让顾客吃得满意,石小亮决定自己加工、销售面皮 。2014年,靠着妻子从朋友那儿借来的3000元钱,他将面皮在淘宝店铺上架 。他又先后到郑州、徐州等地学习制作方法,并花8000元从网上购买了一台面皮机 。机器到家后,他像得到了宝贝似的,每天吃住在车库 。10多天时间里,他耗费了近400公斤面粉后,做出来的面皮不仅不成形,而且在筋道、厚度方面也达不到预期 。原来,厂家将落后的劣质机器卖给了石小亮,导致他第一次投入就以失败告终 。
石小亮没有放弃,从网络上继续寻找学习面皮制作技术 。经过一番搜索,石小亮得知宿迁有人愿意免费传授技术 。就这样,石小亮在宿迁做学徒一周后,带着技术和新购置的设备再次投入到面皮制作中,这次他成功了 。此后3年,他不仅还清了当初结婚时买房欠下的30万元贷款,还购置了一辆10多万元的轿车 。如今石小亮经营着2个淘宝店铺、1个拼多多店铺,线上销售加线下批发,日均订单量超过500单,日均销售额超过1万元 。
随着店铺生意越来越好,家庭小作坊已经无法满足销售需求,石小亮决定成立公司,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销售之路 。2018年2月,魏营镇为他提供9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免两年租金,并协调食品监管部门为他设计厂区功能间分布图纸,办理相关手续 。他顺利注册成立了泗洪县奇盛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相继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独有商标“周三嫂” 。
采访人员问起为何取名“周三嫂”时,石小亮说,创业之路上妻子很辛苦,妻子姓周,在家排名老三,这个商标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感激 。说这话时,石小亮眼睛湿润了 。石小亮说,成功的背后是妻子的不离不弃,鼎力相助 。
生产区、包装区、留样室、实验室、客服区清晰明了,工人们穿戴整齐,动作娴熟,一袋袋面皮经过一道道工序后“走”下流水线,苏北特色风味小吃“周三嫂”面皮就这样陆续被打包运往全国各地,也让石小亮一家人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他吸纳15名当地农民就业,工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其中就有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农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