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爱|对待孩子,不吼不叫的关键秘密
王小骞说:
对待孩子 , “大吼大叫” “好话不会好好说” , 在我们的生活里太常见了 。
无论是夫妻之间 , 还是父母子女之间 , 明明是关心 , 却说出了一股恐吓、诅咒的味道 。
比如 , 父母经常说类似这样的话:
“说了多少次了 , 为什么不听?我抽你信不信?”
“不准哭 , 男子汉哭什么?给我憋回去!”
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评判指责 , 给孩子贴标签 , 要么就沉默不说 , 搞得孩子神经紧张 。
从今天开始 , 好话咱就好好地说!
为什么你总是“好话不会好好说”?
场景一:
一天下午 , 我带着早早去朋友家做客 。 朋友家有个同岁的小男孩 , 早早和他平时经常一起玩儿 。
到了晚上 , 朋友说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去吃饭 。 那天天气非常冷 , 还刮着大风 。 她家儿子特别兴奋 , 还没穿外套就急着穿鞋出门 。
朋友一看 , 朝着孩子吼道:“回去穿外套!把围巾戴上!天冷不知道多穿吗?回头冻死你!”
我知道朋友是关心孩子 , 并不不存在“恶意” 。
场景二:
一次 , 我和早早正在马路边等红绿灯 。 这时 ,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 。 妈妈看到是红灯 , 就停了下来 。 但是孩子没注意 , 继续往前走 。 妈妈赶紧一把拉住孩子 , 说:“跑什么跑 , 当心撞死你!”
“好话不会好好说”!
场景一和场景二里的两位妈妈就属于情绪表达障碍 , 又叫述情障碍 。 为什么会出现情绪表达障碍呢?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在小的时候 , 表达感受是不被父母允许的 。
比如 , 父母经常说类似这样的话:
- “你闭嘴 , 你再说 , 我抽你信不信?”
- “不准哭 , 男子汉哭什么?给我憋回去!”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父母不断训练 , 去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 那么长大以后 , 自然就不会表达情绪了 , 甚至连识别情绪的能力都没有了 。
当我们把所有负向感受都憋在心里 , 非常容易使得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 , 最后融合成一种情绪表现出来 , 就是愤怒 , 这在亲密的关系中尤为明显 , 突出表现就是“好话不会好好说” 。
我们可不能小看了情绪表达不一致的负面效应 。
场景一和场景二的两位妈妈想表达的是关心孩子 , 孩子接受到的却是被妈妈斥责、批评 。
长此以往 , 孩子的感受就会变成 , “妈妈就知道吼我 , 妈妈并不怎么爱我 , 妈妈没法沟通” 。
而妈妈想的是 , “我天天为孩子操碎了心 , 怎么就是不让人省心 , 我付出那么多 , 孩子还不领情” 。
母子两个人产生巨大感受差异的原因 , 就来自没有做到“一致性表达” 。
“一致性表达” , 简单来说就是 , 心里怎么想的 , 嘴上就怎么说 , 行动就怎么做 , “心口统一” 。
这也是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的理论 。
如何做好“一致性表达”?
推荐阅读
- 【教育】教育担当 淮安:让孩子梦想花开|全面小康
- 『活动』让孩子们欢欢喜喜过新年 这个元旦好有爱!南京聋校举办多种形式庆祝活动
- “错抱孩子28年”案一审宣判:医院共赔偿76万余元
- 孩子|婆婆总夸“好带”,医生怒斥家长:太无知!1岁宝宝不哭不闹
- 孩子|吃黄鳝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元凶?
- 脸谱|盐都图书馆举办手绘京剧脸谱亲子活动 让家长陪孩子寻文化识国粹
- 神话|武汉传奇父亲:一个平行班孩子创造的高考神话(感动上万家长)
- 孩子|张奶奶笔记:母乳是不是吃饱了?(权威文献摘录)
- 招生|你孩子报考了吗?高中生升大学路径之强基计划
- 孩子|家长要做到“三捂二不捂”,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儿童冬季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