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傈僳族村寨搬新家:海拔下来了,收入上去了
文章图片
图为桃树河村村民余在明弹唱三弦 。李嘉娴 摄
中新网保山8月20日电 (采访人员 姚文晖)“以前我们用它猎杀野兽 , 现在它已经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只有参加民族体育运动会时才用得上 , 我还用它拿过第三名呢!”18日 , 采访人员探访云南腾冲市中和镇桃树河村 , 傈僳族汉子余在明取下挂在自家墙上的自制弓弩 , 兴奋地向采访人员比划 。
滇西傈僳族自古以狩猎为生 , 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密林里 。 余在明所在的桃树河村原先地处群山之中 , “村子海拔约2100米 , 山高谷深 , 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非常不方便 , 农产品也卖不出去 。 而且不时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村民担惊受怕 。 ”
文章图片
【云南腾冲傈僳族村寨搬新家:海拔下来了,收入上去了】图为搬迁后的桃树河村村景 。李嘉娴 摄
2016年 , 桃树河村整体易地搬迁 , 全村79户391人全部迁至海拔约1450米的平坝上 。 为此 , 地方财政投入1400多万元(人民币 , 下同) , 村民自筹500多万元 , 重建傈僳族村寨 。
桃树河村村民住在山上时 , 传统以种植草果、核桃、中草药等林下农作物为生 。 新建村寨距原址20多公里 , 如何解决上山耕作路途遥远的问题?“现在家家都有摩托车 , 三分之一的家庭有小汽车 , 交通不成问题 。 ”余在明如此回答采访人员的疑问 。
新家园离山上林地远了 , 但离城镇近了 。 桃树河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 一方面继续从事迁出地林下经济作物耕种 , 另一方面在迁入地大力发展农作物加工 。 与此同时 , 一些村民还经营餐饮、住宿乃至运输、装修等服务性行业 。 余在明目前开着一家建筑装潢公司 , 解决了村里30多名傈僳族青年的就业问题 。
“现在的民族政策非常好 , 但是我们自己也要争气 , 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 。 我们寨子里的人除了照顾好山上的林地 , 要么在本地创业就业 , 要么外出打工 , 全村没有一人游手好闲 , 没有一张麻将桌 , 没有出现一人吸毒 。 ”余在明说 。
现今的桃树河村虽然与其他民族村庄毗邻而居 , 但房屋建筑、服饰等依然保留着浓郁的傈僳族风格 。 村中建有高山文化广场 , 广场中心高耸的刀杆非常醒目——这是傈僳族传统竞技项目“上刀山下火海”的必备器具 。 余在明介绍 , 村中有20名村民可以完成“上刀山下火海” , 年龄最大的已近90岁;近年来村里组建“山鹰刀杆文化表演队” , 先后外出参演130多场次 。
桃树河村曾是腾冲市198个“边少贫”自然村之一 , 搬迁后的桃树河村依托政策支持和林业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 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2280元增加到如今的近12000元 , 闯出了一条摆脱贫困、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
“现在的桃树河村 , 可以说人人‘阿咪嚓’(傈僳语 , 意为积极行动起来) , 家家‘阿克几’(傈僳语 , 意为生活安逸舒适) 。 ”说到这里 , 余在明弹起三弦 , 唱起欢快的傈僳小调 , 由衷表达内心的喜悦 。 (完)
推荐阅读
- 云南省迪庆州“12.28”森林火灾明火全部扑灭
- “一部手机读云南”上线力争建成国家方志大数据中心西南中心
- 科研人员在云南发现一植物新种金平异药花
- 云南临沧在中缅边境打掉一跨境吸贩毒网缴毒逾1公斤
- 强迫学生摔手机 云南涉事教师被停课调查
- 云南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列车救助突发疾病患者
- 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拘禁 云南警方公开征集刘红莲等人违法犯罪线索
- 雇凶杀人|
- 男子想“捞快钱”,伙同女友偷运11名外籍人员入境,被云南警方抓获
- 救护车收费站被拦|云南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缅甸籍、缅甸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