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能人回乡带动致富小小慈姑铺出一条小康路
【|扬州:能人回乡带动致富小小慈姑铺出一条小康路】
文章图片
工人在慈姑田里忙活
早晨5点多,位于高邮市经济开发区的钱厦村,慈姑种植大户戴德良来到田头 。田里已有10多个工人,一人拎着一蛇皮袋肥料,手拿着桶,从袋里装出肥料,均匀地洒在田里 。一袋肥料洒两亩田,一天下来,一个工人能有100块钱的收入 。
在钱厦村,戴德良引进浙江的慈姑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引领4位村民成为慈姑种植大户,带动全村100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劳力共赴小康路 。
能人回乡
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慈姑
时间回到2014年,钱厦村村委会主任陶远来一行人来到盐城市建湖县 。彼时,戴德良在建湖县承包了三百多亩土地,种植慈姑 。陶远来此行的目的是希望戴德良回乡种植慈姑 。
戴德良说,30岁出头,他在自家的几亩自留田里种植慈姑,后来成了慈姑经纪人,从浙江一带贩慈姑,卖到江苏 。做了二十几年的慈姑经纪人,2013年在建湖县承包了300多亩地,规模化种植慈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引起了钱厦村村委会的注意 。
“本村能人在外地种植慈姑,我们本村有土地,有劳力,当然希望他能回乡带动村里人共同致富 。”陶远来说,邀请戴德良回来的目的很简单,乡村振兴需要能人带头 。
老戴回来了,村委会帮忙流转了400亩土地 。
“为了确保土地营养不流失,我一半土地种慈姑,一半土地种水稻 。400亩土地轮流种 。”戴德良说,去年的纯收益达到了90万元,今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保底50万元 。
头雁效应
带出村里四个种植大户
钱厦村一直有种植慈姑的传统,但种植慈姑太辛苦,许多村民不愿再种植下去 。“高温天种慈姑,田里的水温高,适宜慈姑生长 。一到冬天,慈姑价格是全年中最高的,采摘能卖出好价钱,在冰水里采摘,冻得手上都是冻疮 。”戴德良伸出双手,一张布满老茧的手上有几处疤痕,那是年轻时生冻疮留下的痕迹 。
“现在种慈姑没以前那么辛苦了 。闲时种慈姑,十月里采摘 。慈姑收获的季节,工人在田坎上,用水枪往田里冲水,慈姑浮到水面上,再用漏网捞起来就行 。”戴德良回乡后,所种植的慈姑口感好,所需劳动量不如以前大,便有村民动起了重操旧业的心思,今年46岁的郭芝富便是其中之一 。
“过去我也种过慈姑,那时候真的苦,夏天种慈姑,都晒脱皮了,冬天收慈姑,穿着靴子在田里,冻得瑟瑟发抖,后来就转行干别的了 。这几年看老戴种慈姑,不仅挣到了钱,也没以前那么苦,就想着重操旧业 。”郭芝富说,他也在村里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慈姑,老戴不仅告诉应该种什么品种,还帮忙联系销路 。现在村里有四个慈姑种植大户,种植面积有一千亩 。
带动致富
一百多位老年劳力增收
昨天中午,在戴德良的农场,工人们忙完了上午的施肥工作,回到农场吃午饭,六到七人一桌,每桌上五菜一汤,荤素搭配 。
“在这里上工,每天都会免费提供一顿午饭,顿顿有肉,吃得好,下午干活更有劲,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 。”今年72岁的郭成良满面笑容,搛起一块红烧肉塞进嘴里 。2014年,戴德良回乡种植慈姑开始,郭成良成了这里的“常客” 。
“我家的七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老戴,一年租金有5600块钱,”郭成良说,他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孙子还在上学 。忙了一辈子,闲着也难受,这里需要用工,他就过来了 。
施肥、薅草、冲水、挑拣慈姑……郭成良在戴德良的农场里打工,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每年慈姑收获时节,慈姑从田里捞上来,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挑拣,郭成良的老伴儿会一起来打下手 。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老两口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五万元左右 。在戴德良的农场,像郭成良这样的老年富余劳力有30人左右 。
推荐阅读
- [驾驶员]扬州警方联动刑拘驾驶员 疯狂挖掘机城区上路
- 出生■扬州最小病例!宝宝出生24小时就接受外科手术
- 扬州举办“传家风促勤廉”展130余件作品“演绎”家风家训
- 大雾■雾霾与蓝天“泾渭分明” 扬州:大雾锁城
- 【扬州】扬州老人别出心裁自办“家庭铁路展览馆” 庆祝家门口通高铁
- 「」今天起这些公交线路恢复通行 @扬州市民
- |扬州收藏家开设“家庭铁路展览馆”展示数万件铁路藏品
- |106岁老人抖音上走红 109岁!扬州最长寿老人是她
- |77岁老人烙画《古韵扬州》铁笔生辉“烙”出“好地方”
- |油菜是油料作物、景观作物 扬州油菜“种质库”又出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