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谁也不欠蔚来一个理解( 二 )


第三点 , 是创新公司和现有的汽车产业之间合作的模式 。 我想当时和江淮的合作 , 行业大家都不太看好 。 但是从今天合作的结果来看 , 用户买单 。 而且品质方面 , 确确实实不管是一些知名汽车媒体的评测 , 用户的 , 还是J.D.Power这样权威的第三方评测 , 我们在质量方面都是第一名 , 我们的用户口碑确实也不错 , 尽管我们的质量也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 , 但是从整体结果上来讲是不错的 。 所以我们证明了制造合作是不错的 , 是可以走的通的 。 和江淮的合作是双赢的合作 , 是互联网+的创新尝试 。 给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 或者整个行业 , 帮大家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到底应该来自于哪 。
对于蔚来 , 我们把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放在研发、用户服务 。 在制造方面重点放在零部件的体系 , 还有质量体系 , 我们质量团队有将近500人 , 是很大的团队 。 我们在工艺方面做创新 , 但是制造工人的管理可以和江淮合作 , 这其实是各取所长的很好的方式 。
再看我们之前这条路 , 肯定大家有很多的疑问 , 今天我们也证明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 所以我想 , 不管是从技术创新还是从品牌向上 , 还有产业合作的价值链分工的角度 , 蔚来都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创新 。 当然 , 别的方面还有很多的细节 , 我就不多说了 , 换电、NIO APP、服务用户的模式 , 行业越来越多人有的甚至于像素级的copy我们的东西 , 当然 , 我还是呼吁大家尊重一点我们的IP(笑) 。 不管怎么样 , 有人Follow , 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 , 所以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
“我们的困难是具体的 , 传统企业转型更难”
苏雨农:所以说无论是技术、品牌还是模式 , 关键第一个是坚持 。 第二个也是特别不容易一点 , 对于100多年汽车行业来讲 , 为什么很多事情是蔚来想到了 , 并且付诸实践了 , 别的企业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真的是很难得的 。
李斌:我觉得其实不是他们想不到 ,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问题在哪 , 但有的时候 , 一些公司很成功 , 但他成功的路径对今天可能已经不那么合适了 。 因为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比如说汽车技术已经在变化 , 软件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 和用户连接的方式在发生变化 , 直接服务用户 , 随时随地的连接用户 , 这是需要体制机制和文化支撑的 。 我觉得传统汽车公司做转型 , 其实比我们这样新的公司难度更大 。 他们资金更充裕 , 他们现有的资源更多 。 但是 , 要克服机制和文化的转变 , 这个比资金和资源本身是更难的 。 这个难度比我们大 , 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困难 , 我们要生存下去 , 但是我们要解决的困难是非常具体的 。 就是我们没有那种看不见的那种困难 , 这其实使创新变得更容易一点 。
苏雨农:我们和传统企业交流的时候 , 他们也是感觉到 , 我们的有品质 , 我们有品牌 , 我们有生产线等等方面的因素 , 但确实是有的地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受制于模式、传统利益等等的因素 。
李斌:对 , 其实就拿爬山去做比喻 , 他们已经爬到6000多米的山 , 现在我们要爬8000多米的山 , 但是这个8000多米和6000多米不是一座山 , 所以他得走下来重新爬 , 犹豫就不好办了 。 我要走下去再去爬吗?我们反正没有爬过6000米的山 , 我就直接从山底下开始爬 。
苏雨农:这就是所谓造车新势力 , “新”的价值 , 不是说我“后来”就一定能“居上” 。
李斌:是的 , 人家也可能下的挺快 , 上的挺快 , 或者两山之间搭个桥就过去了 。
“我们自己服务用户也还没及格”
苏雨农:刚才您也开玩笑说到很多像素级的copy , 很多企业都在重视用户运营 , 重视存量用户 , 但是每个企业情况不同 , 是不是就“傻傻的对用户好” , 就可以把这个事做成?您是否能给别的企业一个忠告 。
李斌:其实我没有什么忠告 , 因为我们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 其实服务用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情 。 特别是你的用户越来越多 , 每个用户的需求都不一样 , 每个用户的场景也不一样 。 而且我们自己的服务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 。 你怎么保持一致的品质?这其实挺难的 , 我非常佩服像星巴克、海底捞这样的公司 , 他业务并没有稀释他的服务的水准 , 这是一个很挑战的事情 。 我开一家咖啡馆盈利可以 , 开成星巴克是有问题的 , 你开一个火锅店容易 , 开成海底捞就难了 。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什么诀窍 , 就是日复一日的去持续的改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