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 二 )


其中被他们选择成为的“依恋物” , 多为比较柔软的物品 , 比如:床单、毛绒玩具、被子等 。 原因是柔软的物品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慰藉 , 即使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刻陪伴 , 也能够获得充足的安全感 。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依恋物”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吗?国家级游泳运动员傅园慧 , 24岁了依然随身斜跨一个红色的“环形绳线” , 她称它为“摸摸” , 这就是她从小带到大的“依恋物” 。
带着“摸摸”长大 , 傅园慧不仅乐观开朗幽默 , 而且具备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 , 多次在游泳比赛中获得数一数二的成绩 。
又有谁敢说“依恋物”给她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吗?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因此 , 那些担心“依恋物”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的家长可以放下自己的顾虑了 。 不仅如此 , 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依恋物” , 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
“依恋物”的作用1、情感寄托
孩子作为生命个体 , 不仅有自己的思想 , 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感 。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 会遇到不同的情感问题 , 而不是所有的情感问题都会被倾听、消解 。 这时候“依恋物”的存在 , 可作为孩子情感寄托、表达的出口 。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依恋物”是孩子的情感依靠、心理安慰 , 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
2、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孩子有了“依恋物” , 也就获得了一份安全感 , 所以每当到了新环境之后 , 只要带着“依恋物” , 孩子就不会表现的太过紧张、焦虑、抵触 。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 “依恋物”能够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

  • 需不需要强制戒除孩子的“依恋物”?
  • 关于这个问题 , 可以非常明确的回答:不需要!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原因有两点:
1、父母的陪伴可减轻孩子对物品的依恋
婴幼儿时期 , 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 也是孩子对父母比较依恋的主要时期 。 在这一阶段 , 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对孩子的充分陪伴 , 那么孩子一般不会发生“依恋物”行为 。
对于已经产生“依恋物”行为的孩子 , 家长想要改善他们的这种行为 , 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 增加跟孩子的亲密互动 , 比如:拥抱、亲吻、举高高等 。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这样做的目的是重新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 ,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时 , 即可有效的改善他们的“依恋物”行为 。
一个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 一个是让自己依恋的物品 , 两个都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自动选择前者 。
2、孩子的“依恋物”行为可能会自动消失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 , 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人、事、物 , 家长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加强 , 他们对“依恋物”的注意力和情感 , 也会逐步的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 最终会自然而然的脱离依恋物 。
奋斗吧小青年|24岁傅园慧随身携带“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长该干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