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一群小好汉 风云五万里——访淮安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

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淮安市淮安区月湖畔,纪念馆北侧便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 。“这里能听到新安小学孩子们的朗朗书声 。”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馆长顾学让说 。
推开纪念馆大门,左手边便是毛泽东于1946年5月20日给新安旅行团的复信:“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 。”
192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淮安河下古镇莲花街新安小学,学生大多是穷苦渔民、小贩、手艺人家的孩子 。除学习算术、国语、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外,他们还需参加劳动:学砌墙、编蒲包、养家禽、做粉笔……然而,随着日寇侵华步伐的加快,孩子们再也无法安心读书 。1935年10月10日,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汪达之决定,带着孩子们组成新安旅行团,以长途修学旅行的方式,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团结民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
首批新旅团员共14人,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12岁 。每人一双草鞋、一把雨伞、一只小挎包,一套电影放映设备、几部黑白无声抗日影片和数十张抗日救亡歌曲唱片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
纪念馆展出了一张当年的任务分配表:13岁的曹维东负责营业,16岁的程昌林负责交际兼编辑,17岁的张俊卿负责管理行李兼记录……此后7年,新安旅行团深入工厂、农村、学校、码头,通过投稿、演出舞台剧、售卖进步报刊、播放革命电影等方式筹措经费、宣传抗日 。他们的行动,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很多爱国进步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在上海,著名戏剧学家洪深、张庚为孩子们讲解戏剧与导演课程;艾思奇教授哲学课;孙冶方、骆耕漠讲政治经济学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冼星海、吕骥等讲声乐、音乐 。此后,田汉和王洛宾还分别为新安旅行团作词作曲……
展馆的一侧,用蜡像还原新旅团员们在内蒙古草原上为牧民播放抗日主题电影《小五义》的场景 。这部电影由蔡楚生导演、完成于1937年的上海,讲述5个孩子团结受欺压的伙伴,一同惩治恶邻的故事 。剧中机智活泼的小主演之一,正是如今唯一健在的首批新旅团员、99岁的曹维东:“当时我们有3个团员受到导演蔡楚生的邀请,影片拍成后,蔡导演不仅为它加上字幕,还将它当作参演的报酬送给我们‘新旅’ 。”
在展馆的乐器类藏品中,有周恩来送给孩子们的小提琴,有团员自费购买的手风琴,还有一把特殊的二胡 。“这是孩子们用炮弹壳、老鼠皮和电话线制成的 。”顾学让说 。近年来,淮安区通过举办“重走新旅抗战路”活动,沿着新旅的脚步踏足10多个省、市,访问近80名健在的新旅团员,整理发布不为人知的“新旅故事”,还为纪念馆收集了一批珍贵的藏品,这把二胡就是其中之一 。
新安旅行团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从后方走向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 。在绥远抗战、武汉会战前线,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在华东野战军转战南北的征途中,处处活跃着新旅的身影 。
1938年6月,新旅进入抗战重镇武汉 。在这里,新旅团员们不畏炮火,慰问伤兵、劳军支前、组织群众,成为文艺战线上一支特殊的生力军 。“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 。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 。”这首陶行知写的赞诗,成为新旅奋战一线最生动的注脚 。
【新安|一群小好汉 风云五万里——访淮安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实景还原的桂林七星岩 。洞壁上“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的标语赫然在目 。1938年年底,新旅来到桂林,作为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桂林成了日军轰炸的重点目标 。每当警报拉响,桂林地区的天然防空岩洞里就聚满老老少少 。在这里,新旅因地制宜开展“岩洞教育”,由团员们做“小先生”,教当地孩子读书写字、了解国际形势 。“我们重走桂林七星岩洞时,发现当年的标语还清晰可见,当地八九十岁的老太太至今还能唱出当年‘小先生’教的抗日歌曲 。”顾学让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