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方案最重要的是免费垃圾分类怎样可持续运作怎样不再是试点运营中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要推垃圾分类这件事情,要先分析人。从我所接触的对象基本可以分为4类,一是秉承勤俭节约传统的老人,时刻坚持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类和其他类;二是关注环保、比较看重小孩素质教育的青年家长,会着重教育孩子参加涉及环保的活动;三是思想有一定高度、在国外生活过,热衷环保的人群,希望身体力行;四是生活相对拮据的人,基本也是把可回收物收集卖钱。所以,要推行垃圾分类,从推行的对象需求入手。 这些对象一些是追求物质,一些是追求精神,那么推广垃圾分类就得同时从这两方面入手。需要物质上得到一些补偿的,那么再生资源回收这个行业的存在就是必要的,以有偿收购可回收物的方式间接有效的促使这一部分人群进行垃圾分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有偿收购可回收物所获得的价值不高,相比之下,用垃圾分类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更有价值,那么“有偿”这种方式在这类人群就行不通。这就需要便利的方式,如上门服务或智能服务。对于看中教育的家长而言,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动手进行变废为宝制作。 我从大学毕业一直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遇到太多的障碍,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能因为我在的城市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落后一些,政策等大环境不是太好,有很多很好的方案都落实不力,工作都不好推广,有时候都觉得干不下去了,想想我们做过的活动,看着活动照片里孩子们认真学习的劲儿,觉得挺有动力的。先说这些吧。
■网友
泻药 题主列了三个问题 全部不是一句可以说得清的大问题 在麦斯环保参与垃圾分类的项目中,其实有时也会反问,我们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初心是因,行动是果,如果初心都理不清,行动不可能明确。关于垃圾分类的目的,基本上官方的回答都是为了环境,为了地球,为了子孙之类。如果人人提升到这种意识层面,我相信很多都是达到国家级劳动模范的思想觉悟。目标决定行动,假设我们把垃圾分类的初始目标设定为让地球垃圾少些,那我们可能会罗列一些措施:制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产品生产包括包装提出政策要求,完善垃圾收集基础设施,解决垃圾分类、收集、储运、消化问题等。从逻辑上看这个流程是没问题,缘何一到执行层面就变质。我个人观察,因为我们初心不纯,导致行动变质。这回归到一个问题,目前垃圾分类的规则制定问题,目前垃圾分类的包括分类制定,更是以本位视角来制定四个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所以在制定分类标准时,里面已夹杂了商业的属性:从回收企业的角度来观察,哪些是回收企业可以回收,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哪些是可以堆肥的,剩下的就是其它的无所谓垃圾。这个是属于回收企业的分类标准,不是普通民众的分类标准。由此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认知问题。日本或者香港的垃圾分类箱我们会看到,一个桶回收一种垃圾,比如说:废纸、瓶罐、玻璃等。哪怕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他认识字(不认识字可看图),在脑海中就有一个对应的概念,这个分类桶是回收什么垃圾的。但反观我们国内的分类桶,需要下至五六岁的儿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全民都是重新去认知这四个分类概念,相当于一个全民教育的过程,这个工程能不浩大嘛?做营销或者互联网产品也一样,不要增加客户认知的难度,最好是跟客户脑海中已有的概念联系起来,不要再去重新创造一个概念让客户增加认知难度。七喜定位为非可乐,不需要再教育市场七喜是什么玩意儿。所以这四个分类造成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大问题,哪怕普通民众接受了一遍学习,也不可能以此四分类正确分好生活中的乱七八糟的物品,结果网上有很多人指责国人素质低下,文化水平低,意识不高,把这一切归咎于民众的道德素质,真是狗屁不通的逻辑。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不是一两个要素解决就可以搞定的问题,需要理清逻辑,再同步推进。同时更多思考每一环节的优化改善点,国家的组织架构及垃圾分类推进机制,其实执行也会在层层下行中递减,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可避免,缺乏一个总规划师,对全局的俯瞰思考梳理。这个有待于后来者。但总的来说,做好这个工作必须从国家层面主导进行,因为凡是系统必然会涉及到很多要素,涉及到很多资源的调配,这不是一家企业可以搞定的事。新入进入一家公司,必然有一家公司的流程引导进行融入熟悉步骤。普通民众就是新人,这个流程是需要政府去设定引导,如果流程没理顺,只是一味埋怨民众素质不高,那是近视的观点。南桔北枳,把一个高素质的外国友人投放在这个系统里,也不见得素质会高到哪去。关键是系统。扯远了,回归题主的问题:互联网+垃圾分类是一种最新技术的实现,以技术辅助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目前也有很多在往这方面尝试,结合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都在推进。是一种未来的趋势方向。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不管用什么技术,能解决就是功莫大焉。可持续进行垃圾分类,如果是从一家企业的角度,必须顺势而为,势即合力,需要政府、政策、配套等各种因素成熟,才能保证系统的良性运营,企业所能做好的,就是扎实沉淀好这方面经验内功,多资源物色整合、关注垃圾分类及思考与互联网融入的各种可能性,待时而动。试点是以最小成本试错,一开始做面成本很高,做不好损失惨重,用《精益创业》里的MVP理念:用最小成本最快速度试错。这点对于垃圾分类也是一样适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