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陪高三学子“踏槐花”

江苏龙网_原题是:陪高三学子“踏槐花”
槐树 , 在古人眼中是科第吉兆 。 槐花黄 , 举子忙 , 举子赴考被称为踏槐 。 初夏时节 , 昌乐一中校园里的排排槐树 , 在微风中弥漫着淡淡芳香 。
6月2日6:40 , 高三41班语文老师王秀玲骑一辆电动车 , 载着采访人员 , 穿花拂叶 , 7分钟从家冲到学校 , 出门前父亲买的早餐卷饼还没来得及吃 。 高考进入冲刺阶段 , 如何把受疫情影响的时间抢回来?昌乐一中的每位老师都急——王秀玲昨晚熬夜研究试题 , 睡眠不足6小时 。
一身工装加一双平底鞋 , 王秀玲三步并两步走到教学楼 。 这一节是语文早自习 。 教室里人声鼎沸 , 刚刚测完体温的学生 , 按照提前布置的早读任务 , 大声朗读 。 间或有六七个学生困了 , 便站起来读 。 黑板旁 , 高考倒计时35天的红色数字 , 愈发醒目 。
采访人员在后排一独立空间内落座 , 王秀玲在相隔1米多远的座位间前后“巡逻” , 不时俯身解答、提点 。 走到窗边一位“嗷嗷”读书的男同学身旁 , 与他交谈了几句 。
他叫张金宇 , 是一位让其他老师省心、让语文老师头疼的“偏科生” 。 去年年底 , 数学考了149分位列潍坊市第一 , 而语文103分全班倒数第一 。 “当时我‘眼前一黑’ , 压力陡增 。 ”学生出现问题 , 王秀玲先反省自己 。
她拿出自己的记录簿 , 这里有对张金宇几次考试的详细记录、分析 。 王秀玲很注意把握现在孩子的心理 , 她对张金宇没有直接耳提面命 , 而是在早自习、当面批卷时不经意间加以提醒 。 “从4月15日到5月21日 , 为了疫情防控需要 , 学校对高三实行了全封闭管理 。 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 , 学生更信任老师了 , 我们对学生的一些提醒更有效果 。 ”王秀玲说 。 近两个月 , 张金宇学习语文的劲头十足 , 成绩提升了一大块 , 稳定在120分左右 。
如今王秀玲的这本记录簿 , 已累计超过一万字 , 俨然一部“成长笔记” , 上面除了张金宇 , 还有曾经成绩起伏不定的岳书冰、在全省模考中忘涂答题卡的周迪……
“归根结底是‘走心’ 。 ”王秀玲所说的“走心” , 就是学校倡导的“陪伴教育” 。 在校长黄发国看来 , 老师对学生高质量的陪伴 , 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才是最好的教育 。 学生出的问题多了 , 在于老师;老师出的问题多了 , 在于校长 。 “就拿‘封校’的37天来说 , 152位老师留在学校 , 贾南老师的爷爷去世 , 谭艳芳老师的丈夫一直在外出差、母亲和孩子在家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受伤 , 房静老师怀孕六个月 , 还有8对双职工夫妻被双双‘关’在学校……但老师们没有一句怨言 。 ”忆及此处 , 黄发国一度哽咽 。
8点下了早自习 , 王秀玲回到办公室 , 一直到下午无课 , 采访人员以为她能歇一歇 , 但看起来比上课更费工夫 。 “现在是高三第三轮复习 , 也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 , 时间短、任务重、作用大 , 每一分钟都很宝贵 。 ”王秀玲说 。
疫情期间 , 办公室里办公桌的摆布 , 由13个对桌改成分散四周、“面壁”办公 。 办公室里没人交谈 , 不时传来“唰唰”地翻动试卷声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王秀玲的日程表围绕着“题”展开 , 做题、选题、研题、讲题……她告诉采访人员:“现在节奏加快 , 每周模考两次 。 为了不让学生做废题 , 需要教师大量做题 , 才能选出精题活题 。 而且讲题前要准备好扩充知识点、回扣基础点 , 争取拉练一套 , 提高一步 。 ”
课间 , 陆陆续续有16个学生来找她请教 , 他们中 , 有的带一个写着“面”字的试卷 , 这是她和学生之间的一个“默契” , 邀请学生到办公室来当面批改;更多的是主动找她交流 , 或反映备考进度 , 或聊聊命题方向 , 还有一位同学“直言不讳”:“老师 , 我的语文成绩现在116 , 再怎么复习最多增个三五分 , 最后一个月 , 我多学学数学 , 您可别不高兴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