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复者心理困扰引关注:有人忧心复阳一个月核酸检测十次( 二 )


该副主任医师还表示 , 她所在科室门诊的新患者约有80%是受疫情影响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 “以前因焦虑、抑郁来就诊的患者很多都是有学习压力的青少年 , 但这段时间40-50岁的患者比例高达70% 。 这类人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比例较高 , 是新冠肺炎的高危群体 , 所以可能会更焦虑一些 。 ”
医生呼吁正视心理问题 , 及时识别、干预
据梅俊华介绍 , 3月26日 , 武汉市第一医院睡眠心身疾病门诊开始接诊后 , 门诊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 , 且其中几乎一半以上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各种症状都与疫情相关 , 患者主要有三类人群: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及其家属、有过睡眠心理疾病史但未患新冠肺炎的患者、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
这些患者为何会出现疫后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呢?
“许多新冠康复病人在治疗期间精神压力较大 , 康复回家后仍然感到身体不适 , 会来到门诊反复主诉心慌胸闷、潮热多汗、失眠、担忧紧张等症状 。 ”梅俊华说 , 在疫情期间被隔离可能对这些患者形成了应激 , 留下了心理阴影 , 所以更容易出现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紧张害怕甚至情绪低落等相关症状 。 另外 , 康复患者出院后也回到了不同环境中 , 或许会不断听到“如果可以 , 请待在家里”的提醒 , 有些人可能面临个人财务危机等 , 这些外在社会影响可能会加剧精神健康问题 。
此外 , 警察、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也是就诊主要群体 。 “在忙碌的情况下 , 他们没有精力去关注自己的情绪 , 但歇下来之后就发现了身体的异常 。 有几个患者晚上睡觉时总会出虚汗 , 浅眠易醒 , 白天也无精打采、情绪低落 , 工作效率较疫情前有明显下降 。 ”梅俊华说 , 这类群体的心理状况多半是轻中度的问题 , 但同样也需要干预和调理 。
据梅俊华介绍 , 对前来就诊的患者 , 医院会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 然后通过系统性评估患者的诊断是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还是其他疾病 , 找到病因后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 并结合健康教育等手段全方位帮助患者 。
她建议 , 如果持续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识别 ,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也可以通过社区、援助热线等多种渠道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 此外 , 在戴好口罩的同时多出门活动 , 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 , 接受阳光照射 , 这些都对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睡眠质量有好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