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 二 )


以最近刚上市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作品为例 , 该丛书自4月底上市以来 , 目前已加印两次 , 印量10万套 。 据该书策划方、北京漫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赟介绍 , 该系列丛书为10岁以上的漫画读者打造 。 “基于改编作品对原著内容的完整呈现 , 从一般读者的理解力来看 , 十三四岁以上的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漫画作品所承载和表达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 。 ”
在李赟看来 , 漫画作品与生俱来的视觉呈现形式对青少年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构建的幻想世界和幻想元素大有裨益 , 这也使得刘慈欣科幻经典的阅读门槛显著降低 。 “想象一下 , 当我们的视线游走在‘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作品的线条与色彩中时 , 我们将与《流浪地球》中共赴比邻星的人们一同感受那个想象世界中的时代光影与人物风华 。 ”李赟说 。
一直以来 , 科幻作品都被视为“舶来品” 。 上市不久 , 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幻中国系列”共7本 , 分别是《乔冬冬与手机侠》《古币之谜》《天香》《驯龙少年》《纳米悟空》《地下来客》《寻找飞行国》 , 恰恰展现出浓郁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
“7位作者都是少儿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 , 可贵的是 , 他们着力于少儿科幻创作 , 有着自觉的少儿科幻创作意识和鲜明的创作立场 。 ”王卫英说 , “科幻中国系列”的作者们在追求科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同时 , 所融入的中国元素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中国气派 。 “正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研究员李英所说 , 它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科幻盛宴’ 。 ”
在吴岩看来 , 科幻作品要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兴趣 。 谈及自己的短篇科幻小说集《引力的深渊》 , 吴岩表示:“这是我的少儿短篇小说集成 , 全书所涉及的话题可谓是天南地北 , 既有大自然探索 , 也有高科技创新 。 我希望孩子能够从书中发现 , 这个世界上除了课本上讲的那些被认为是现成的知识 , 更有很多弄不清甚至可以说存疑的问题 。 我觉得告诉孩子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 , 和告诉他们人类知道的一样重要 。 ”
迄今为止 , 吴岩已出了两部长篇科幻小说 。 对于自己今年即将出版的《中国轨道号》 , 他很有信心 , “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科幻的撰写方式 , 其实是我的一个回忆录 , 同时又是一部科幻作品 , 大家会看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组合 , 期待大家能够喜欢它 。 ”
激发兴趣 树立科学精神
如何看待科幻科普阅读?它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话题也值得深思与探讨 。
“少年儿童知识缺乏 , 同时又对世界充满好奇 , 可以说是在一片白纸上描绘他们对世界、宇宙、历史、社会等的认知 。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拉兹表示 , 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完成认知体系构建之前 , 已经用想象力对生活中触及到的各种知识碎片进行了拼接 , “这是他们世界观的第一次塑造 , 是影响终身的 , 所以这些‘拼图碎片’就尤为重要 。 科普和科幻既有科学知识 , 又有想象和创新 , 是他们构建世界观的宝贵素材 , 对他们整个人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知识体系和思考逻辑都极为重要 。 在这其中 , 科幻对孩子们尤其有吸引力 , 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幻想、文学的多重魅力 , 能吸引他们主动走近科学 , 提高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 培养科学精神和开拓精神” 。
对此 , 杨岚表示认同 , “科幻科普作品确实含有大量知识性内容 , 阅读这类作品 , 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增加知识的宽度与深度 , 这都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失的养料 。 我认为 , 这些作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 , 这种精神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
在王卫英看来 , 科幻作为科学与文学幻想结合的产物 , 不仅能触发人类的想象力 , 更带给人们强烈的科学启示 , 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 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 , 激起人们对科学美的向往 。 “在某种程度上 , 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 ,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 助力孩子张开科学想象的翅膀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