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文化”起源追溯至9000年前,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史前最壮观建筑群
「青海」“玉文化”起源追溯至9000年前,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图片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
皇城台作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 , 新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的认识 , 改变了对中国早期文明发展高度的传统认知 。
该发现揭露出中国史前时代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 反映了石峁社会的高度复杂化和强大的组织能力 。 结构复杂的门址、规模巨大的台基、气势磅礴的石砌护墙、设计精巧的城防设施 , 以及石雕、陶鹰、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级遗物的出土 , 在中国早期城址中很少发现 , 也确认了皇城台宫城的性质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台基上新发现的石雕 , 其主题和艺术风格体现了石峁遗址与中国史前其他地区乃至更大地域范围的相互影响 , 反映了早期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石峁先民的精神层面 , 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最早的城市“中轴线”
「青海」“玉文化”起源追溯至9000年前,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图片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中轴线、排房、城内排水布局 。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是国内最早发现并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 , 进一步确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 , 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 , 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 。
遗址中发现了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 , 为国内首见 。 龙山道路发现了我国最早的车辙 , 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早到龙山时代 , 并与大时代背景下的东西文化交流相吻合 , 意义重大 。
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 , 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 , 也揭示出了龙山时代大背景下广泛的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 , 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 , 对认识国家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填补早期青铜器生产冶炼环节空白
「青海」“玉文化”起源追溯至9000年前,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图片
西吴壁遗址出土的冶铜工具 。
西吴壁遗址冶铜作坊的产品为纯铜 , 说明该遗址是一处以冶炼纯铜为主 , 兼可制作小型工具的聚落 , 填补了学界对早期青铜器生产冶炼环节的空白 。
这是学界首次在邻近夏商王朝的腹心地带发掘专业冶铜遗址 , 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 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二里岗下层冶铜炉 , 以及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其他冶铜遗物 , 和先前发现的冶铜遗存一起 , 丰富了西吴壁遗址的内涵 , 呈现出一种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作坊形态 , 为深入探索早期冶铜手工业技术及生产方式 , 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追寻“玉石之路”的踪迹
「青海」“玉文化”起源追溯至9000年前,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图片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矿坑(K2) 。
旱峡玉矿遗址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调查、发掘的重要发现 , 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 。
旱峡玉矿与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寒窑子玉矿遗址的发现 , 证实了自公元前两千纪初至公元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料开采活动 , 对了解中国西部地区玉料来源、开采玉矿的族群、玉矿采集群体的聚落形态、早晚不同时期玉矿开采者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这些发现也为深入认识早期“西玉东输”及“玉石之路”的形成 , 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古代文化与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 同时 , 这一发现也为寻找河西走廊北山及祁连山两地软玉成矿带提供了证据 , 为寻找可能存在年代更早的玉矿遗址提供了线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