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在睢宁,农民宜居更幸福!( 二 )
那么在具体推进过程中 ,
睢宁的镇村干部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前往桃园镇宋楼村、
魏集镇陆圩村一探究竟吧!
以民为本 , 百姓需求贯全程
走进宋楼集中居住区 , 乡村独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 干净整洁的路面、整齐美观的农房、绿化苗木点缀其间 , 让人耳目一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到居民宋芝兰的家门前 , 宋大爷正在门口忙着修剪自己的爱花 , 他的老伴儿张甫侠正在厨房内打扫卫生 , 房间内的物件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大娘告诉采访人员 , 房间装修都是老伴儿自己设计的 , 搬到新家后 , 老俩口别提多高兴了 , 出来进去心里都敞快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芝兰是一名退休教师 , 种树养花是他现在最大的爱好 。 老人家表示 , 有了新家后 , 他特地在门口的小园子预留了一块地方 , 让心爱的植物也能享受到阳光 , 这和以前住在老院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 原来的住处比较脏乱 , 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的 。
文章图片
据该村会计宋崇新介绍 , 宋楼村原有住户220户 , 排除在外定居的农户 , 目前新型集中居住区内共入住了190户 , 其中包括16套老年房 。 原先的宋楼村庄体破旧 , 因为养殖污水、生活废弃物等原因造成村庄环境脏乱差 , 村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
2017年 , 宋楼村启动征收安置工作 。 一开始 , 部分老百姓搬迁并不认可 。 宋崇新开玩笑似地说 , 当时为了做群众工作 , 最多都跑过十几趟 , 他们就差住村民家了 。
文章图片
通过走访 , 村干部了解到 , 老百姓不愿意搬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没有地方养蚕 。 宋楼村是养蚕大村 , 村子里近半家庭都靠养蚕为生 。 集中居住后房屋可用面积减少 , 不少村民都不想失去这个致富路子 。
村干部就和镇里协调 , 给农户盖了大棚养蚕 , 把大家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 , 在五天之内签合同率达到95%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崇新表示 , 做群众工作不能蛮横粗暴 , 必须要充分理解他们的想法 , 帮助他们排除焦虑 。 正是这样耐心细致、愿意倾听民意的工作方法 , 才让大部分的群众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
文章图片
宋楼村村民宋庆义说 , 自己很支持拆迁 , 因为集中居住环境好 , 一切都好 , 交通也方便 。
文章图片
农房改善可有效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 但原先村落的一些原始风貌也让村民十分留恋 。 在推进集中居住过程中 , 部分村庄主动在设计时保留一处回忆的场所 , 把村里有历史痕迹的老物件儿完整地保护起来 , 让居民既进得了城 , 也留得住乡愁 。
文章图片
高党村史馆
魏集镇陆圩村就因此留下了一片历史悠远的老梨园 。 这里的老梨树平均树龄都在百年以上 , 被列为睢宁重点保护名木 。
文章图片
陆圩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平听老年人说 , 从他的父辈起 , 老梨园就一直存在 , 有200多年的历史 。 梨园当年的主人是陆圩组的一个富户 , 后来 , 他的后人都全部出去了 , 梨园就在上世纪50年代归公了 。 以前 , 老梨园归由县里管理 , 在2000年左右 , 经营权划拨到陆圩村 。
文章图片
2018年 , 陆圩村启动征收安置工作 , 村子里近500户村民都被安置到王圩新型集中居住区 。 对于村民来说 , 这片梨树是难舍的情结 。 经过镇村研究 , 征求百姓意见 , 作为乡村变迁发展的见证者 , 600余棵老梨树被完整保留下来 。
文章图片
村书记张玉平表示 , 现在村子里已经开始老梨树扦插新品种试验工作 , 接下来 , 陆圩村将大力推进果树栽植 , 把这里百姓对土地和果树的眷恋与热爱传承下去 。
文章图片
魏集镇陆圩村村民 卢书奎:
在我们那个时候生活特别艰难 , 现在人一代比一代富裕 , 一代比一代强壮 , 树也一代一代陪着咱们 。
陆圩村将大力推进果树栽植 , 以这片百年梨园为中心 , 向四周约400亩的地辐射 , 栽植优质梨 。 去年已经试验栽了一二十亩地 。
文章图片
合理的规划和周全的考量 ,
让农房改善工作真正做到了
农民搬得放心 , 住得舒心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重庆一中法院扣押车辆集中拍卖卡宴42.3万元成交
- 深圳警方集中销毁19吨有毒有害食品
- 吉林女农民画家的笔下“新生”
- 旅客来琼前与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三亚多人集中留观
- 山东对进口冷链食品“归仓”核酸检测26个集中监管仓启用
- 珠海集中公开拆解225艘“三无”船舶
- 四川眉山:成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集中隔离观察
- #苏州#集中管辖涉外商事案件 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启用
- 农民工工资|海门三项目被省住建厅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预警名单
- |受检样品全部为阴性 高新区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