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相权的延伸,宦官的犬牙”,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利与弊( 二 )
文章图片
内阁与丞相的区别
成化年间,内阁已经成为足以与皇权对抗的文官集团代表。这样的发展是必然的,一个机构的成立到完善,内部人员相对应越发成熟起来,与朝廷的联系也会越发紧密。正德年间,朱厚照不务正业,懈怠政事,但有杨廷和等人撑场,明朝并未发生大乱,而等到朱厚熜上位,内阁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已经拥有了丞相之权。
事实证明,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朱厚熜在位期间,前期贤明为政,严以律官,宽以待民,整顿朝纲等,开创了嘉靖中兴。到了后期,朱厚熜却开始奉信教道,宠幸严嵩等人,加剧了明朝的腐败。内阁制度发展到了朱厚熜手中,才开始真正规范了起来。
但这个规范并不能算是什么好事,因为此时的内阁与之前的内阁相比,性质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这里就要提到严嵩,对于这个人,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严嵩的出现标志着内阁内部政治环境的黑化,有打压,也就有抗争,一代良臣张居正就此崛起。
文章图片
名臣张居正
要知道,明朝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从科举考试中而出的,随后会被分配到六部实习,才华出众者又会被分配到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就是说,内阁的门槛是很高的。万历元年,张居正发起了万历新政,张居正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这套政策提高了各处的办事效率。于内阁而言,张居正使其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状态。至此,内阁制度彻底成熟。
三、内阁制度的利弊
制度成立永远是把双刃剑,内阁由于亲近皇帝,再加上其鼎力发展,与六部不再是平级部门。而掌握制度系统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的成功是否。张居正逝世后,内阁势力也随之消减,但内阁的政务流程以及地位已经成了定数。
由前文总结,内阁制度的优点。其一,内阁分担了皇帝行政的压力;其二,内阁强化了明代的君主专制;其三,内阁避免了独裁大臣出现的几率;其四,内阁制度相对于丞相制度的人员任职更加平等公开。这些优点都是丞相制度所不能带来的,也为明朝的繁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的政治格局
再来说说内阁制度带来的缺点,皇权的集中避免不了皇权的专制,内阁的出现及落成,主张了君主专制。虽然后期势力鼎盛,对皇帝仍无节制的作用。其二,内阁助长了宦官的势力。要知道内阁虽有丞相之权,却无丞相之名,这个名指法定的地位与权力。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司礼掌印,首珰最尊,其权视首揆。东厂次之,最雄紧,但不得兼掌印。每奏事,即首珰亦退避。”
由上可知,内阁通过拟票、条旨来实现权力,但明朝后期,除了皇帝阅奏折,司礼监也有权力参与决定。司礼监著有“太上内阁”之称,造成了明朝宦官的专权。前有皇帝的约束,后有司礼监的操纵,内阁内部人员想要获得权力,一方面要讨好司礼监,一方面便是内部竞争,逐渐演变成为朋党之祸,这是其三。最为重要的弊端,内阁的出现导致了政风的唯一性,将天下交给一群文官统领,文官们又唯宦官操纵,无法打破循环。
最后,与前朝相比,内阁的能力并不稳定,虽然有三杨,张居正等人的出现,但大部分内阁学士都出于翰林院。读书人的书读得好,但从政经验并不丰富,不知民间疾苦,所有的政策不过是纸上谈兵,难以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总而言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只是让其子子孙孙更加辛苦,而随之引来的内阁制度于明朝来说,高光和晦暗同存。
文章图片
明代名臣三杨
评价
《明代的内阁内监与君主专制》记载,“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单于内阁制度而言,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同政局的发展而言,内阁制度带来的弊大于利。内阁制度让我们见证了良臣之风,更让我们见证了政治格局的交互性。如果这套系统交到昏庸之主手中,宦官秉政,权倾朝野成了必然结果,内阁更会成为助长宦官的犬牙。交到英明之主手中,无疑是锦上添花,频添盛世,贤臣能臣各显神通。也就是说,内阁的弊是人为可控制的。
推荐阅读
- 汉服|汉服韩服之争:韩媒称“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
- 明朝|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吃醋事件频发,朱元璋只用一招就搞定
- 明朝|西门庆的真实原型 严嵩的独生子, 太子都要给他送礼
- 黄册库■你有明朝黄册库史料么?南京玄武湖向社会征集相关线索
- 「沉浸」5万平方米沉浸式演艺综合体10月亮相夫子庙 秦淮·戏院里:穿越明朝赏灯彩
- 后代@这个村庄都一个姓,百家姓没有,调查后发现他们是明朝皇室后代
- [奏章]让万历暴怒的《酒色财气疏》,开创了明朝奏章留中不发的先例
- [我国]我国古代为什么会产生宦官这一官职?
- 现代有哪些科学假说,对人们的冲击力,不亚于明朝时期日心说对当时人们的冲击
- #开国元勋#刘伯温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为什么对刘伯温如此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