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相权的延伸,宦官的犬牙”,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利与弊
相权与皇权权利的制衡关系一直是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在丞相制度延续一千五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彻底从政治舞台上赶下了台。他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今后设置这一职位,以一己之力,同千年制度抗衡,但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真正地取得了胜利吗?
内阁的出现证明,朱元璋的胜利是短暂的。除了名字不同以外,内阁制度的一切和丞相制度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甚至其权力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一位丞相。内阁的大学士不仅管理国家政务,还监管皇帝们的生活,甚至开创了属于他们的名臣时代,就连皇帝也无法制约。
内阁迅速崛起,由张居正逝世而隐没,从此宦官彻底得势秉政。单看内阁制度来说,中晚明时期时,内阁成了明朝的中流砥柱,即使皇帝不理政务,国家仍然在这套政务流程下正常运转。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给危机四伏的明朝再添了一把火。宦官专权的催化剂,演变而来的朋党倾扎,内阁的存在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文章图片
内阁大学士办公点
故本文从内阁的发展以及其带来影响展开,向读者展示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内阁制度,从而去分析皇帝和内阁的关系,以及内阁制度的利与弊,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定义。
一、内阁的出现
洪武十三年,轰动一时的胡惟庸案划下了句号,胡惟庸为自己的跋扈付出了代价,而朱元璋也就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制度。中书省和丞相再不设职,随后将中书省的权力归于六部,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至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兼任丞相,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
丞相的任务就是替皇帝分担政事,管理百官,没有丞相之后,这些工作都归由皇帝一人处理。于朱元璋来说,这不过就是多做一点事的差别,但对于其子子孙孙来说,却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朱棣即位以后,和朱元璋一样胸怀大志,但论“工作楷模”,他只能望其项背,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政务上的事是有心无力。而内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解缙、胡广、杨荣成为内阁的第一代大学士。
文章图片
明朝政治格局
在过去,丞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朱棣成立内阁以后,将决策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议政权交给了内阁,行政权交给了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刑事,直接对六部负责。
根据《明史》记载,“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由上可知,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不是权力机构。
二、内阁的高光时期
文章图片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重要时期
永乐中期,内阁职权慢慢加大,不仅监管六部尚书,还成为了皇帝的最高幕僚集团和决策机构。这种转变的最大原因是帝王继承人质量的下降,朱元璋、朱棣,他们两位可以说是明朝皇帝中最勤劳的两位,后来者不乏有优秀者,能力却再难以达到鼎盛。太祖免了丞相一职,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只能分给内阁来处理。
朱瞻基时期,内阁的权力再一次提升,当时的内阁是著名的“三杨”称大。三杨分别为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任职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国力继续维持鼎盛发展趋势。而之后朱高炽在他们三位的影响下,勤政爱民,贤良方正,这期间也被后世称为“仁宣盛世”。
《玉堂丛语》中记载:“正统间,文贞为西杨,文敏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由上可知,内阁在此期间,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皇帝的秘书班子转变成了具有丞相性质的组织,内阁的政务流程也越发完善。
推荐阅读
- 汉服|汉服韩服之争:韩媒称“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
- 明朝|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吃醋事件频发,朱元璋只用一招就搞定
- 明朝|西门庆的真实原型 严嵩的独生子, 太子都要给他送礼
- 黄册库■你有明朝黄册库史料么?南京玄武湖向社会征集相关线索
- 「沉浸」5万平方米沉浸式演艺综合体10月亮相夫子庙 秦淮·戏院里:穿越明朝赏灯彩
- 后代@这个村庄都一个姓,百家姓没有,调查后发现他们是明朝皇室后代
- [奏章]让万历暴怒的《酒色财气疏》,开创了明朝奏章留中不发的先例
- [我国]我国古代为什么会产生宦官这一官职?
- 现代有哪些科学假说,对人们的冲击力,不亚于明朝时期日心说对当时人们的冲击
- #开国元勋#刘伯温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为什么对刘伯温如此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