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从对科举争议案的处理,比较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四 )


在赵匡胤的垂范下,宋朝的政治环境较为开明、宽松,因此造就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辉煌和科技的创新,故而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明太祖朱元:从对科举争议案的处理,比较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文章图片

宋朝士大夫(剧照)
2、朱元璋把暴力、震慑和讲政治贯彻到各个方面。
对于读书人,朱元璋在骨子里是看不起的。尽管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说法,读书人没有武将造反的威胁,但朱元璋对犯了错的读书人一点面子都不给,一旦惹怒了他,鞭子、棍子随便招呼。在他的带动下,明朝历代皇帝,别管英主还是昏君,对待犯错的大臣毫不客气,即便是忠心直谏,只要触怒皇帝,便是“廷杖”伺候,大堂之上,扒了衣服打屁股,毫无尊严可言。
对功臣武将,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有没有造反的迹象和证据,不管你为大明立下了多少战功,只要老朱觉得你有造反的实力,可能会威胁他老朱家的江山,就可以过河拆桥,杀掉了事,甚至大兴冤狱,炮制了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蓝玉案,杀人无算。正所谓“宁可枉杀千人,不可让一人漏网”,直杀的开国功臣胆战心惊,文武百官惶惶不可终日。
在朱元璋的表率下,明朝的特务政治成为鲜明特色,文武百官对东西厂、锦衣卫谈之色变,但并未影响明朝的开疆拓土和国力强大。另外,朱元璋一贯强势的风格,对明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强悍作风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太祖朱元:从对科举争议案的处理,比较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文章图片

明代官员图结语
开宝六年、洪武三十年的科举争议案,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从两起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赵匡胤和朱元璋两人治国理念的异同。从巩固皇权的根本目的出发分析,两人的理念高度一致,都致力于强化君主专制,亲自干预科举取士过程,确保乾纲独断,大权在握;从处理争议的具体方式角度分析,两人的风格迥然不同。赵匡胤和朱元璋的不同治国理念与风格,对各自的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造就了宋、明两朝截然不同的政治气象。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明史》、《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