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育儿经」想要拥有好人缘,先要学会与孩子相处

最近晨读 , 一套书讲亲子关系 。
选书时初衷是吸取前人经验 , 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 边读边思考 , 直至最后合上书本 , 非常感慨的是 , 所有与孩子相处的道理 , 其实也是与成人相处的道理 。 毕竟每个人都曾是一个孩子 。
因此在做读书总结时 , 把点滴感悟拿与大家分享 。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童话 , 里面有一篇皇帝的新装 。
小时候读起来 , 觉得其实我们小孩子才是聪明的 , 大人常常很愚蠢 , 比如皇帝没穿衣服这么明显的真话都不敢讲 。

「你的育儿经」想要拥有好人缘,先要学会与孩子相处
文章图片

此时再看 , 每个大人跟孩子一样 , 也都看到了皇帝没穿衣服 , 但是在没有明确的好处 , 甚至有可能招致灾祸(冒犯皇帝/被认为蠢笨)的情况下 , 沉默是一个优选 。 同样的感受之外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
而勇敢说真话也可以有两种 , 一种是孩子般的无知无畏 , 另一种是深思熟虑后选择为大义承担风险 。 因此 , 同样的表现底下可能是不同的思想 。
这里想聊聊的 , 就是前者 。

--------------------------------------------------------------
说到亲子关系 , 我认为每一段关系都分为三个部分:如何认识自己 , 如何理解他人 , 如何看待彼此 。 这里也按这三方面对读书心得归个类:
一、自己
我们做一件事 , 说一句话 , 固然有意图;但这背后的潜台词 , 未必自己都看得清清楚楚 。
我认为决定任何一段关系的面貌的根本 , 都是我们自己:
自己的真实想法 。 朋友来家里 , 家长殷切地让孩子表演才艺 。 首先是出于自己的小小炫耀心理 , 还是觉得真的为孩子好?外界的赞赏确实会给孩子以鼓励 ,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 , 驱动孩子在才艺上发展的 , 是孩子的热爱 。 任何外化的东西 , 都会转化成外部动机来消解本身的内部动机 。 更何况 , 万一朋友是碍于情面不得不赞赏一下 , 这被加工过的鼓励 , 是要孩子怎样去正确认识呢?还是觉得孩子(蠢笨)不会看出来这赞赏的言不由衷?自己的真实想法(小炫耀) , 主导了一个行为的效果(并不得到真正的激励) 。

「你的育儿经」想要拥有好人缘,先要学会与孩子相处
文章图片


自己的表现方式 。 孩子摔了一下 , 磕在板凳上 。 家长拼命地责怪板凳 , 说板凳不好把我宝宝弄疼了 。 虽然家长是要安慰孩子 , 但是这种方式 , 只会养成孩子以后遇到挫折就找外部原因的习惯 。 板凳可能摆得不好容易撞到也是原因 , 但板凳毕竟是静止的 , 自己小心也不会那么容易撞 。 教孩子客观地看问题也并不难 , 自己的表现方式不对 , 以后举一反三以小见大 , 坏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 教育就是这样 , 都藏在细节里 。

「你的育儿经」想要拥有好人缘,先要学会与孩子相处
文章图片

自己的潜台词 。 孩子想看电视 。 家长说 , 乖乖吃饭就奖励看电视 , 或者写完作业就奖励看电视 , 或者听话就奖励看电视 。 看电视变成一种交换 , 一种条件 。 什么是奖励 , 奖励的潜台词是好东西 。 一边在说看电视不好 , 一边还利用孩子的喜欢来把看电视作奖励 。 自相矛盾 , 只是让孩子困惑和欲罢不能 。 何况 , 奖励与惩罚的本质是有条件的爱 。

因此 , 当家长要时时注意揣摩自己的真实想法 , 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 思考自己的潜台词 。
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 而不是外在表现 。 在学习这一点上尤其是 。 你首先要明白他有自己的人生 , 你最该关心的不是他未来的市场价格 , 而是他是否遵循自己的天赋和意愿得到了好的发展 。 决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或面子 , 去简化自己作为家长的劳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