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拍出了港片罕见的大气

《焚城》拍出了港片罕见的大气

文章图片

《焚城》拍出了港片罕见的大气

文章图片

《焚城》拍出了港片罕见的大气

自开始点映后 , 新片《焚城》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正面评价 , 在好奇心驱使下 , 我也去看了该片 。
看完后我敢说 , 影片主创们在参考传统灾难片拍摄经验的同时 , 肯定也向中国内地同行们取经了——香港电影虽然类型众多、尽皆过火 , 却在讲宏大叙事的题材上甚少涉猎 , 偶尔有几部作品 , 也很不对味……而《焚城》却拍出了一些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味道 , 尽管只是形似 , 可作为一部港片却极为难得和新鲜 , 这也是此片给我的最大惊喜 。



当然了 , 作为“华语首部辐射灾难电影” , 尤其用国内观众审美习惯去看 , 真要给《焚城》挑刺还是能挑出不少的 , 只不过以一部商业片的标准去看 , 该片题材新颖、叙事清晰、节奏顺畅、角色得当 , 已经很不错了(不然也不会得到观众们的较广泛认可) 。
在这里 , 我想针对片中几个感兴趣和有意思的地方来聊聊 , 下面会有部分剧透 , 请注意 。
首先是前面提到过的“主旋律”意味 。 过去火灾题材的港片不是没有 , 但像《焚城》这样涉及“核辐射、封城、天灾人祸”等元素的却没有过 , 玩得够大 。
影片的故事主要分为两条线 , 一条是以前线消防队员们勇斗火情、抗险救灾为主 , 另一条则是以港府指挥部内明争暗斗、博弈决策为主 。



毫无疑问 , 前一条人物故事线更适合用来当电影牌面 ,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小疙瘩、小bug , 尽管仍然存在“拍不了纪律部队的战友情、只能拍小团体间的兄弟情”等遗憾 , 但消防队员们直面危险、舍己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是拍出来了 , 必要时的牺牲精神也有体现 , 这就够了 。
有些东西是要讲底蕴的 , 咱们不能用《流浪地球》式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 《焚城》在动作、场景与精神面貌上的表现 , 即便不算功 , 至少也不为过 。
该片真正宝贵的是后一条故事线 , 那些令人看不痛快的庙堂之上的勾心斗角 , 极大弥补了影片的缺陷 , 也让其拥有了不同于内地同类型作品的鲜明特色 。
《焚城》的港府指挥部有两派人针锋相对 , 一方是专业、孤傲又臭脾气的专家范伟立(刘德华饰) , 另一方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官员 , 以临危受命的Cecilia为首(莫文蔚饰) , 他们的对立与合作 , 构成了影片一个主要的看点 。


【《焚城》拍出了港片罕见的大气】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中 , 政府往往是打小算盘、帮倒忙的反面角色 , 也不同于内地国产片里 , 政府又总是强大稳重、很难犯错的正面角色 , 《焚城》里香港政府的形象是偏中性的 。
临时救灾指挥中心刚成立的时候 , 官员们普遍对一线灾情知之甚少也不够重视 , 得知有核辐射危险后 , 又纷纷不顾保密协议暗自通知家人赶紧撤离 , 在面临抓大放小抢险、是否通知民众疏散等抉择时 , Cecilia优先想的还是担责背锅问题……这些细节都包含了对于权力的讽刺和警醒 。
观众们在情绪上当然更喜欢敢说敢做的范伟立 , 可也需要明白 , 他毕竟是个没有一官半职的献策专家 , 许多话他可以放心大胆说 , 但做决策的官员们却必须照章办事 , 而且真当险情明确后 , 他们也是全力配合 , 没再拖后腿……这又是对权力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的肯定 。
说穿了 , 香港是个小地方 , 港府也不是什么有手腕的大政府 , 许多公务员就是打工的 , 他们的敷衍/尽责、无力/努力、私心/无私 , 才是更多官员们的常态——这也是《焚城》相比起内地许多主旋律电影 , 在叙事上更加灵活和耐人寻味的地方 。



所以 , 我看到有人说“驻港部队都没出动”之类的言论就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如果现实里香港出了这么大的灾情 , 别说驻港部队了 , 整个中国大陆都会投入救灾;可在电影里 , 他们偏偏就不能出现 , 否则整部片子都不成立了 。
与此类似的还有这场“人祸”里的大反派 , 富商高培德(王敏德现在演这类反角越来越驾轻就熟了)——放在内地的环境里 , 你一个搞走私、犯了大错的商人哪有资格和政府讨价还价 , 但在《焚城》里讲“程序”的香港 , 港府就是奈何不了他 , 只能捏着鼻子践行“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