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昭有哪些作品( 四 )


●鸟虫书
亦称“虫书” 。篆书中的花体 。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字体,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鎛上 。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 , 饶有情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秦书八体,“四曰虫书”;新莽六书“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段玉裁注:“幡,当作旛,书旛,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 。”说明此类书体多用于旗帜和符信,在汉印中也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 。王莽六书之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 。具绸缪之义,故名 。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 。亦称“摹印篆” 。
●玉筯篆
亦称“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 。其书写笔道 , 圆润温厚 , 形如玉筯(筷子),故名 。始于秦代,唐代齐已《谢曇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 , 李斯传到李阳冰 。”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 。如明代王世贞评论颜真卿书:“《家庙》、《茅山碑》正书中玉筯笔者 。”
●玉著篆
即“玉筯篆” 。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 。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 。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故名 。后世称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铁线篆 。”
●草篆
书体名 。①飞白的别称 。东汉蔡邕称:“何草篆之足冥,而斯文之未宣 。”《金石林·绪论》:“一曰飞白,篆貌隶骨 , 杂用古今之法,勉作草篆,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 。”②指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 。《书史会要》称:“(赵)宦光笃意仓史之学,创作草篆 , 盖《天玺碑》而小变焉 , 繇其人品已超,书亦不蹑遗迹 。”傅山等都擅长草篆书 。
●隶书
亦称“佐书”、“史书” 。字体名 。形体扁平方折,便于书写 。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 。唐代张怀瓘《书断》引东汉蔡邕《圣皇篇》:“程邈删古立隶文 。”普代卫恒《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胥吏)佐书 , 曰隶字 。”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 , 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之说 。秦隶出于秦篆,字形构造仍有较多的篆书形迹 , 后在汉代通用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笔势、结构与秦篆完全不同的字体 。隶书的出现,冲破六书的造字原则,奠定楷书基础 , 标志汉字演进史和书法史上的转折 。魏晋时曾混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简》和汉《五凤元年十二月简》,即是秦汉手写隶书的代表作 。
●汉隶
汉代隶书的统称 。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 , 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
●八分
即“隶书” 。魏晋至唐代,楷书也称隶书,原先有波磔的隶书,则被称为“八分 。”南朝宋朝王愔称,“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 , 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唐六典》称:“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 。”清代刘熙载谓:“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 。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 。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载:“蔡邕变隶而为八分,八宜训背,言势左右分布相背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分以度言,本是活称,伸缩无施不可 。”近有学者考证:因隶字草创为新隶书(楷书),对于旧隶字须给予异名或升格,加以区别,故称“八分”,指其是八成的古体或雅体 。
●佐书
即“隶书”、“史书”,亦作“左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为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并注明左书即秦隶书 。又《汉书·艺文志》载:”汉王莽居摄 , 书有六体,为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隶书称之佐书 。段玉裁认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 。”近来学者进一步认为隶书之名隶,是起于徒隶所书;佐书之佐,或是起于书佐《汉代职掌起草和缮写的低级官吏)所书,故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