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文章图片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文章图片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文章图片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文章图片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文章图片

休笑“一黛不如一黛”,陈晓旭版林黛玉也曾被专家吐槽

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公映了 。
争议比较大 , 胡玫很生气 。
豆瓣差评不断 , 胡玫开始律师函警告 。

胡玫估计没想到 , 自己准备多年的《红楼梦》竟然被吐槽“一黛不如一黛” 。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红楼梦》和幕后故事 , 发现吐槽最新版《红楼梦》简直是近几十年的常规操作 。
即便是现在风评最好的陈晓旭版林黛玉 , 当初开播后 , 也是备受质疑的 。
比如87年《红楼学刊》发表《形似与神似》提到观众对陈版黛玉的不满:


黛玉的屏幕形象受到较多批评 , 主要的原因是演员未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侧面 , 缺乏人物的深层情感 。 邸瑞平也较早指出‘黛玉’三气缺一 , 神气不足 。 黛玉集书卷气、孤傲气、富贵气于一身 , 而《红》剧没把她的内在感情表现出来 , 感情反应较为简单” 。
尽管网上常见的观点是陈晓旭版林黛玉不可超越 , 但这更像是一个小时代的溢美之词 。
在陈版黛玉出现之前 , 风评最好的是越剧电影王文娟版林黛玉 。
欧阳奋强在《1987 , 我们的红楼梦》一书中就提到 ,

说熟悉 , 是因为以前看过越剧版的电影《红楼梦》 , 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和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已经深入人心 , 而且是一个经典电影;里面著名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家喻户晓 。
王安忆就对比过王文娟版和87版的区别 , 认为王文娟版更好 。

越剧《红楼梦》 , 王文娟版林黛玉 , 也是大家子的闺秀 。 她虽然多情善感 , 对宝玉有着私心 , 性子还有些乖张 , 但形态上却不失持重 。 她声调低低的 , 回眸转身都有些“慢” , 这就是有规矩 , 稳重 。

像电视剧《红楼梦》里 , 那一群小姐 , 不知为何一律那么“嗲” 。 说话尖起了嗓子 , 眼睛活动游转 , 神情又是那么娇嗔任性 。 贾母经常夸奖薛宝钗 , 说她“敦厚” , 可见“敦厚”是大家风范里的上品 。

陈晓旭演出林黛玉弱柳扶风的忧郁气质 , 但是黛玉的贵气 , 活泼 , 可爱 , 她是没有演出来的 。

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对陈晓旭版林黛玉的批评 , 用了一个词”比较一致的批评“ 。

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受到比较一致的批评 。 这个人物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美好形象的代表 , 她虽然具有尖酸 , 刻薄、乖僻、小性儿等性格特征 , 但可爱可怜是没说的 。 电视剧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 , 不仅没有利用原著提供的丰富材料和必要的影视表现手段充分挖掘她复杂悲凉的内心世界和展示她美好真挚的情感追求 , 反而将一个“妒”字移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 , 使人反感 。 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失败 , 与改编者对原著诗化小说个性的忽略有直接的关系 , 导演亦没有利用影视表现手段有效地弥补演员造型的优势与表演的劣势之间的差距 。
这应该不是夸张 。
1989年 , 第四代导演谢铁骊执导陶慧敏主演的《红楼梦》就上映了 。
两部《红》的影视作品的播出时间如此接近 , 简直是一种宣言 , 王扶林没有拍好《红楼梦》 , 谢铁骊来试一下 。
在这里插播一下 , 当时挨批评的其实不止陈晓旭 , 欧阳奋强的贾宝玉被认为“神采不足” , 张莉的宝钗”世俗圆滑和‘冷’的一面表现不够“ , 贾母“缺乏高雅气质的体现 , 俗气太重“ , 刘姥姥”太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