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二 )


2、 古代婚服颜色的讲究——盛以男子红装 , 女子绿装
红色嫁衣并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婚服颜色,这是因为红色在古代地位尊贵,平民不能轻用 , 在清代后,红色才成为平民婚礼的主要颜色 。除了红色,还有什么颜色适合这个特殊而又喜庆的日子?相信各位挠破脑袋,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

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文章插图
婚房中的新妇
《礼记》中记载:"……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故天子微,诸 侯僭 。大夫强,诸侯胁 。于此相贵以等 , 相黩以货,相赂以利 , 而天下之礼乱矣 。"
我国传统婚制受儒家礼乐的影响,不仅对仪式有讲究,对婚服颜色的意义也十分重视,而据上所知,常人穿红色衣服是犯了僭越诸侯之罪 。除了身份的顾虑 , 孔子还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于婚礼而言,大概是在说穿得过于奢侈显得不谦虚,穿得太简单又显得太过朴素,不过两者相比,宁愿选择第二种 。
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文章插图
周制婚礼婚服
周制婚礼中,婚服颜色黑中扬红,也就是玄色 。在商周时期 , 玄色被古人视作为最神圣的色彩,以玄色作为婚服颜色,一来符合周制婚礼的含蓄内敛的风格 , 二来对应古人对婚姻的重视 。到了汉代,婚服颜色从玄色发展为渐变扬红和浅红带黄色 。
魏晋时期,因"以无为本 , 返璞归真"的思想盛行,因此在举行婚礼时,新人们崇尚以白色作为婚服颜色 , 与今天"红喜白丧"大相违背,不过与西式婚礼在婚服颜色上有着相似的选择 。到了唐代,有了"男子红装,女子绿装"的婚服体制,男子"绛公服亲迎" , 女子"青衣革带韈履",典型的红绿相配 。宋朝婚礼崇尚节俭 , 婚服只是在唐朝婚服基础上加以改变,颜色仍传承唐制 。
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文章插图
唐宋婚礼婚服
有学者称红色婚服来自明朝,但根据记载,红色彻底传入民俗还是在清朝时期 。清朝婚礼不仅在形制有着较大突破,婚服颜色亦如此 。而关于红色婚服 , 其中的讲究就更多了 。比如红色婚服的剪裁制作,剪裁设计要由福寿双全、多子多孙的裁缝,布料不管质地好坏,都要尽量用一整块来制作,寓意"从一始终" 。
3、 古代婚礼婚配及仪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多数人印象中,古代婚礼不仅仪式繁多 , 且婚配严格,著有"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的说法,在不少影视作品中 , 围绕其发生了无数悲欢离合,如《梁祝》等,因而对古代婚礼有着迂腐、刻板、无自由可言的评论 。古代婚制当真如此残忍?也不尽然 。
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文章插图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经 齐风 南山》中记载:"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百姓们是半自由婚配,贵族大家注重门第观念,相对有一定的限制 。百姓的半自由婚配 , 着重的并非"父母之命",而是"媒妁之言" 。如果请不到好的媒人主持,婚礼也要跟着延期,这是百姓婚配的"不自由" 。除开媒妁,不少恋人会私定终身,如《氓》中描写的就是恋人私定终身 , 女子等候男子实现诺言的场景,甚至还有明目张胆自由恋爱的恋人 。
穿我汉家衣裳嫁我华夏儿郎bgm

文章插图
诗经《氓》中女主人形象
贵族大家阶层的婚配,则严格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因为其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影响,后世的"门当户对"也由此产生 。在门第观念影响下,婚配对象只能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来挑选,如卿对卿,贵族对贵族,可能会出现卿与国君配对的情况 , 但贵族与平民缔结婚姻的情况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
商周时期主要有腾妾制和蒸报婚两种婚制,前者就是一夫多妻,这种婚制历代延承,对妻、妾之间界限划分严格,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 这种婚制才逐渐消失 。蒸报婚指的是男主人逝世后,其子可以娶除生母外的其他庶母为妻,这种婚制与儒家思想相违背,因此在秦汉之后就被取消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