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杨行密三败朱全忠始末:携李克用的晋国以自重终成大业( 二 )


五代十国中杨行密三败朱全忠始末:携李克用的晋国以自重终成大业

文章插图
△晋王李克用
同时朱瑾还为杨行密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什么呢?和河东李克用联络交好的机遇 。
对此《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的记载是:(史)俨(李)承嗣故河东骁将,晋王李克用深惜之,遣使间道来请 , 王许之,亦遣使诣河东修好 。
但这一点咱们姑且按下不谈 , 重点来说说两家几次大的战争 。
四、纵然梁兵强如虎狼,仍是淮南手下败将
杨行密与朱全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九月 。这个月朱全忠命令庞师古,葛从周等人分兵三路大举进攻淮南,朱全忠本人则坐镇宿州指挥 。大兵压境的消息传到淮南引起了民众极大地恐惧 。
但是杨行密作为最高领导人并不打算束手就擒而是选择积极应战 。同年十月他亲自出马和朱全忠的死敌朱瑾率军三万与庞师古率领的七万汴军在楚州摆开阵势 。
五代十国中杨行密三败朱全忠始末:携李克用的晋国以自重终成大业

文章插图
△杨吴示意图
两军对垒一个月后,朱瑾于十一月带领五千骑兵经过乔装打扮后渡过淮河率先对汴军发动攻击 。吴将张训等人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冲锋在前,汴军猝不及防仓促应对陷入大乱 。
杨行密抓住时机紧随其后率领大军与朱瑾合力夹击 , 早已丧失斗志的汴军疲于应付大败而逃 , 此战除了损兵折将被杀一万余人外 , 主将庞师古也被阵斩 。
另一路驻扎在寿州的葛从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先是被朱延寿攻破败退濠州,收拾完庞师古的杨行密朱瑾等人马不停蹄率军赶来,又与朱延寿合兵一处乘胜追击,恰遇葛从周组织人马渡河撤退到一半 。
趁你病要你命机不可失,杨行密指挥手下军队一鼓作气杀了汴军个丢盔弃甲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几乎全歼汴军,主将葛从周狼狈不堪只身而逃 。负责殿后的汴将牛存节舍马步战,在缺衣少粮忍饥挨饿的情况下率军边打边走苦战四天艰难撤退 。路上又遇到天降大雪,汴军被冻饿而死者十之八九,生还者不足千人 。消息传到宿州,深感大势已去的朱全忠只得领军溃退而去 。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非常值得琢磨,什么呢 。朱全忠全线溃败后不久,也就是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正月两浙(钱镠),江西(颍川郡王钟传),武昌(杜洪),[此三者均为朱全忠小弟]淄青四地联合上书唐帝要求以朱全忠为统帅讨伐杨行密 , 结果呢?“唐帝不许” 。,不仅如此,天复二年,即公元902年三月还进爵杨行密为吴王 。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朱全忠抢了杨行密万把斤茶叶 , 扣了杨行密个把人,杨行密上书唐帝说打就打,到了朱全忠被打的鼻青脸肿满地找牙想要获得官方允许寻仇的时候唐帝反倒护起了犊子 , 在这里唐昭宗的小算盘可就显露无疑了 。
扯了点题外话接下来说说双方的第二场大战 。双方第二场大战发生在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四月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被梁军围攻,无奈之下只得向杨行密求援,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败,到五月朱全忠遣其侄朱友宁率军先后攻破博昌,临淄又分兵攻打登,莱二州 。
至六月梁军攻下登州,但莱州军民严防死守誓死抵抗,梁军昼夜攻城一时啃不下这块硬骨头,王茂章趁梁军久攻不下劳累不堪,与凌晨时分同王师范率军出战大败梁军,主将朱友宁虽然仓皇出逃但最终还是被擒杀 。
五代十国中杨行密三败朱全忠始末:携李克用的晋国以自重终成大业

文章插图
△后梁猛将葛从周
七月梁王朱全忠率军二十万亲征,王茂章坚壁自守,趁梁军懈怠多次发动攻击,梁军败退而还 。
第三战发生在天复五年(公元905年),九月因为赵匡凝依附杨行密朱全忠发兵二十万攻破襄州,赵匡凝举族奔赴广陵,梁军趁势攻打光州,寿州,十一月梁军在光州刺史柴再用的严防死守下无功而返,柴再用趁机出兵邀击,杀梁军三千 , 缴获辎重数以万计 。
而此战也成为杨行密生前对朱全忠的最后一战,同月,一代枭雄杨行密病亡 。
五、虽处四战之地,犹能联晋抗梁
对梁王朱全忠的三战三胜基本奠定确立了杨氏家族在淮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即所谓的“王自是保据江,淮之间,汴人不能与我争矣”(《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 。
但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年后朱全忠篡唐自立,在唐王朝废墟上的建立的梁王朝依然是吴国最大最强的敌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