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线条如何保持直,篆刻摘录之基本刀法图片

篆刻线条如何保持直
篆刻线条要保持直,要多练习,刻多了,就好了 。当然也有客观原因 , 要看看刀够不够锋利,石头好不好 。
当遇到一条直线,特别是一条长一点的直线,排除刀和石的材料因素之后,可以把这条长线视作无数条短线组成的长线,或者用短冲刀,一节一节地冲,或者用短碎切刀,一点一点地切,刻的时候全神贯注,沿着笔画的方向,一点也不刻出印稿之外,这其实就是静下心来的事情 。
篆刻摘录之基本刀法图片执刀如同执笔 。在篆刻家手中 , 刀有“铁笔”之称 。正确的执刀方法 , 能冲切任意,轻便灵活,游刃有余 。常见的执刀方法有两种,即: 三指法 ;也称指捏式 ,  拳握法,也叫整握式 。
三指法 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刀杆,成三指鼎立之势,无名指、小指辅贴于中指,中指端离刀刃约1厘米左右,刀杆与印面约成30°夹角,似执钢笔式 。执钢笔,三指法已足能书写 。执刀,由于石质有一定硬度,为防失控,中指端须顶住石章顶侧 , 以控制运刀速度 , 无名指、小指紧贴中指,做到五指齐力,由右向左推进,如下图
拳握法 虎口朝上 , 整把握住刀杆,刀杆略向前侧(向身外),与印面成60°左右夹角(如下图) 。掌、腕、指、臂同时发力,向身内犁进 。拳握法由于整把握刀 , 用臂、腕带动手,力强势足,运刀长驱直入,长冲短切均可 。
两种执刀法各有优点和不足 。三指法灵活轻便,运刀变化丰富,然而刻较大的印章力量不足 。拳握法力强势足 , 刻大印、巨?。?咛跣矍炕牒?,但灵活性较差 , 不易表现细微变化 。其他还有正刀法、五指斜执法等执刀方法 。正刀法刀杆与印面垂直,古人有“执刀如执笔”的比喻,故此法与执毛笔相同 。运刀时虽然用腕带动指 , 但指力毕竟有限,所刻线条软弱,运刀也不够灵活 。五指斜执法其实是三指法的变化执法,用于冲刀 。此法执刀比三指法平些,五指辅刀杆疾冲 , 所刻线条迅猛酣畅 , 具霸悍之气 。
运刀法 是刀刃在印面上的切割运动之法 。古人在印论中所述名目繁多 , 十分混乱,有的甚至故弄玄虚,使初学者读后不知所云 。其实运刀的基本方法主要的只有两种,即 冲刀法 和 切刀法。
冲刀法 是沿着笔画向前推进的犁割方法 。三指法和拳握法均能使用 。三指法,左手执石,右手五指齐力,以刀的一角入石,以腕发力 , 刀杆横于胸前,与印面成30°夹角,无名指顶住印石上侧端 , 用力从右至左推进 , 犁出一条“V”形沟(如图6-6) 。拳握法 ,刀杆竖斜于印面,左手执石,右手紧握刀杆,以刀的外侧角入石,由外向里犁进如(图6-7) 。
冲刀法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 三指竖冲法。执刀方法与三指法相同,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执石,掌竖于胸前,拇指翘起,顶住刀杆后下侧,两手配合一起发力,由内向外推进 。左右两手的分工为:左手除执石外,拇指顶住刀杆负责向前推进,也起杠杆的支点作用 , 右手只需执稳刻刀 , 掌握运行方向、刀杆斜度和刻入深浅(图6-8) 。这种竖向冲刀法,优点是两手合力,运刀轻松自如,刻直线长驱直入,但圆转和精微处不及三指法灵活 。

冲刀法运刀,应注意起刀刀角入石不能太深,深则运刀不畅 。初习冲刀线条不要一冲到底 , 要一段一段地冲,否则易走偏和线条缺乏凝重之感,待腕下有一定功力后,再习长冲 。长冲与短冲相结合,能出现不同质感变化的线条 。
切刀法 是刀刃在印面一刀接一刀切割运行的方法 。执刀方法与冲刀相同,但刀杆与印面的角度有所改变,约成65°角 。切割方法:起刀刀锋以一角入石,运刀方向为三指法向左,拳握法向内(怀里) , 以入石的后刀角作支点 , 用力往所刻方向推杆,刀刃徐徐入石,直至前刀角全部入石,再前移接第二刀 。重复第一刀的运动过程,刀刀相接 , 直至完成所需切割的线条(图6-9) 。另一种切刀方法是以刀刃的一部分依靠刀角一起一伏运动切割,这种切法被称为 细碎切刀。
以上两种运刀方法,都有优缺点,所以也就诞生了让两种刀法混合使用的技术,即 冲切混合法 ; 冲切混合法 以冲刀为主,运行中参用切刀 , 切冲互补,增强刀法的表现力,丰富用刀韵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