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月寻仙不辞远,李白到荆门的诗句

五岳寻仙不辞远
醉乡与仙乡,在许多骚人墨客心目中只有一步之隔 , 而其中少数者直将醉乡作仙乡 。李白当属于后者 。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中,李白是这样回答的: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
【李白五月寻仙不辞远,李白到荆门的诗句】湖州司马如相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
诗说得很明白,我李白原是被谪的仙人,在酒肆酣饮只是为暂时隐身 , 未来[后身]将成为“金粟如来”[佛] 。
李白之向往成仙,是其豪迈耿直的个性与复杂严酷的现实碰撞的结果 。李白自少博览群书,受黄老之学影响 , 而后者老子[著有《道德经》]又是他的先祖,因此早年就向往腾云跨鹤,求道寻仙 。他的《感兴六首》之四:
十五遊神仙 , 仙遊未曾歇 。
吹笙坐松风,汎瑟窥海月 。
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 。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
诗表明他少年时就不歇地作神仙遊,“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 《怀仙歌》中有句“仙人浩歌望我来,我攀玉树长相待”,“巨鼇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同样表示了求仙的强烈欲望 。
李白一生好遊名山大川,而名山大川那神奇壮阔的景象又常常激起他对仙境的无穷想象,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庐山谣寄卢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手持綠玉杖,朝别黄鹤楼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遊 。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两峯长,
银河倒掛三石梁 , 香炉瀑布遥相望,
迥崖沓嶂凌苍苍 。
翠影红霞眏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宿处苍苔沒 。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卢遨遊太清 。
诗人先是仰望庐山,从“庐山秀出南斗傍”至“鸟飞不到吴天长”,以诗人特有的语势,将一座高峻雄伟、壮丽多姿的庐山展现在人们面前 。及至攀登上庐山,“登高壮观天地间”俯视到的是“大江茫茫去不还” , 这当与《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自天来,奔流入海不复回”异曲同义,在诗人心目中,“去不还”、“不复回” , 既是滔滔江河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生历程的必然规律 。接下来的“谢公行处苍苔沒”就是证明 。谢公即谢灵运,曾登庐山绝顶赋诗,但斯人已逝,李白见到的“谢公行处”只是满目苍苔 。
诗人在开始就开宗明义:“五嶽寻仙不辞远 。”此次登庐山自然也是为了“寻仙”,大概也是神仙不负虔诚者吧,站在庐山峯顶的李白,终于见到了他那朝思暮想的仙境:“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而且充满信心地与卢虚舟相约,我願在九天之上 , 接你同遊太清:“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卢敖遊太清 。”卢敖系秦时方士,这里实指的应是诗题中的那个卢虚舟,因是同姓而借用 。
李白又好任侠仗义,一心想匡世济民 , 忠君报国,但严酷的现实常常使他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 于是产生了绝世寻仙的想法,这是李白求道访仙的另一个原因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思: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诗中交织着矛盾心情,情绪忽起忽落 。首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第二句表达今日之我又遭数不清的乱心烦忧,但一仰望到“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壮阔,遂即萌发“酣高楼”的酒兴,随着酒兴 , 很快联想到“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与“小谢清发”,情绪急剧上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但这只是一刹那间的飞腾 , 诗人情绪很快跌落到诗的起点,于是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从而萌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最后一句表示李白将远离这个乌烟瘴气的尘世 , 驾舟渡海去访道寻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