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短剧,为什么总能领先行业半步?

文|啊游编|陈梅希
一切都进展得太快了 。
如果想要记录过去几年,短剧行业发生的林林总总,最佳的内容载体也许并非公众号文章,而是“短剧”本身 。从一种相对小众的内容形态 , 到备受大众关注的新风口 ,作为“主角”的短剧很像是在上演一出逆袭爽剧 。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2024)》,2023年全年共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384部,较2022年的172部增加了一倍多 。无论是影视制作公司,还是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加速下场 。
与此同时,无论是玩家数量的增多、还是玩家质量的提升,都在导向同一条道路——短剧行业的游戏难度正在升级 。

快手短剧,为什么总能领先行业半步?

文章插图
敏锐的玩家们都知道,品质化的战役将要打响了,但问题在于“如何做” 。
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资金的加持,当成本上升,多出来的钱谁来付?短剧行业对于商业化路径的探索迫在眉睫,这就像每集短剧结尾处设置的“钩子”,让人忍不住好奇:2024年,短剧将何去何从?
行业快速起伏的背景下,快手短剧却稍显不同,自带沉稳气质 。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短剧寒假档中,快手短剧稳定发挥 , 为市场贡献了20部播放量破亿的热门剧集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平台的“常规”制作思路,快手短剧在寒假档短剧中召集了诸多明星主演 , 并且率先尝试了品牌定制的新形式 。
据财报显示,目前快手短剧的日均DAU已经达到2.7亿,截至2024年年初,快手星芒短剧上线短剧总量近1000部,其中播放破亿的短剧超过300部 。作为最早拥抱“短剧”概念的平台 , 快手用5年在短剧行业深深扎下了根 。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出席并在分论坛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快手微短剧品质化进程之路,以及打造微短剧创新健康发展模式的认知和思考 。
很多时候 , 旁观者可能会被纷杂的表象所迷惑;而早已身处其中,一直在默默耕耘的深度参与者,往往更能看清未来的模样 。
被拓宽的短剧想象力
衡量一个新事物是否有潜力 , 只要看跟它同时出现的附加词够不够多就行了 。
【快手短剧,为什么总能领先行业半步?】比如被讨论了一整年依旧热度不减的AI大模型,如今总是以“AI+电商” “AI+消费”等等“AI+一切”的形式被提起 。虽然不太严谨,但在某种程度上,附加词的数量的确反映了新兴事物对现实产业形成影响的可能性 。
从这个视角来看 , 作为呈现万物的载体 , “内容”天然拥有极高的包容性,只要将合适的内容体裁与更多元的产业进行恰当的结合,新的增长点势必会出现 。
就如同曾经的短视频,当下已经能够成为电商带货、品牌营销的强有力的支撑一样,伴随着短剧这一内容形态的成熟,同样的演变逻辑也将再次发生 。
率先意识到这点的,是快手短剧 。
刚刚过去的网络视听大会上,于轲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短剧+”,并列举了“短剧+AI” “短剧+IP”以及“短剧+文旅”这三种主要形式 。
快手短剧,为什么总能领先行业半步?

文章插图
敏锐的洞察是长期与短剧行业共振、共进化的结果 。
今年年初,由快手短剧主办的第四届金剧奖在深圳举办,当时现场不少短剧从业者都表达了对于“创新”的期待 。因此,快手短剧此次提出“短剧+”的概念,很可能正是在对短剧行业的进化需求做出回应:“创新”,通常就是在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碰撞与融合中迸发的 。
拆开来分析,短剧与不同产业的结合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他产业的优势帮助短剧提升生产力,从而达到品质化的目标;一类则是将短剧自身的优势赋能给其他产业 , 从而实现短剧价值的二次扩张 。
“短剧+AI”和“短剧+IP”,属于前者 。
短剧行业朝着品质化的方向开卷,最先上涨的是制作成本 。根据相关报道,去年年初国内一部短剧的成本范围在20万-30万之间,一年过去,这个区间已经翻了两到三倍 。
在商业化变现途径仍在摸索阶段的前提下,短剧从业者自然想要寻找能够“降本提质”的制作方式 , 加之AI视频生成模型Sora的出现,再次让大众见识了AI生成内容的威力,因此“短剧+AI”也算是应运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