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张莉身价过亿:58岁依旧未婚,无儿无女难逃红楼一梦( 二 )


也被选角老师王桂娥一眼相中 , 拉进了“大观园” 。

1983年底 , 在全国挑出100多位演员后 , 王扶林叫停海选 , 成立“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 。
在学习班 , 王导不要求备选演员自身要有多么好的演技 。
他要演员研习原著 , 把《红楼梦》读进心里 , 用真情实感去感受各个角色的命运 。
之后根据大家的气质和表演呈现分配角色 。

如果没有这一流程 , 也许18岁的张莉对自己能不能演戏并不多么在意 。
随着一遍遍读《红楼》 , 一夜夜想《红楼》 , 身与心不自觉地陷入其中 。
她不再满足于只当一个阅读者 。
她有太多的情绪想要表达 , 她想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 真正见证大观园的繁荣与衰败 。

没幻想着要演主角 , 她将目标定在了“紫鹃”身上 , 并且向导演争取到了角色 。
“紫鹃”是“林黛玉”的丫鬟 , 而当时“林黛玉”的演员人选 , 定了毛遂自荐的陈晓旭 。

02
因戏结缘成好友
和张莉同岁的陈晓旭是辽宁鞍山人 。
出生在东北的她生了副江南女孩柔婉的性子 , 最爱看的书便是《红楼梦》 。
聪明、爱书、听话、安静、文气、敏感……这是陈家人对自家女儿性格的概括 。
陈家父母均是鞍山京剧团的成员 , 父亲任导演 , 母亲任学员班教师 。
文艺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 自然爱极了文艺 。
14岁 , 陈晓旭走进鞍山话剧团 , 开始舞台演绎 。

1983年 , 《红楼梦》剧组全国海选演员的消息传来 , 陈晓旭非常激动 。
她曾说自己从没有过那么渴望去做一件事 , 她一定要演林黛玉!
当天晚上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 。
前脚将信寄出去 , 后脚她就求着领带批假 , 她要往北京去 。
好在结果也如了陈晓旭的意 。
王扶林导演觉得她浑身的气质 , 忧郁的眼神 , 柔柳扶风的身姿 。
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活生生的林妹妹 。

定了“林黛玉”由陈晓旭来演 , 丫鬟“紫鹃”由张莉拿捏 。
演之前有充足的时间 , 丫鬟自然要与小姐培养默契与感情 。
张莉主动靠近陈晓旭 , 不知道是不是磁场相合 。
明明不同脾气性格的她们却有着许多共同话题 。

十八九的姑娘 们 , 研习着一本好似讲着“风花雪月”的书 , 想象大观园里的情爱飘零 。
她们的思想心情被一个个人物拉扯着 , 总有太多的感受想要诉说 。
张莉与陈晓旭非常聊得来 , 她们对书中人物有着相似的理解 。
相似的理解进一步拉近两人的关系 。
她们慢慢的 , 从书本聊到了都喜欢的舞蹈和生活 , 开始交心 。
如果不是陈晓旭 , 张莉也许不会和与自己性格相合的“宝钗”相遇!

一开始 , 王扶林对出演“薛宝钗”的演员 , 意属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朱碧云 。
他觉得朱碧云有圆而不胖的脸 , 明若秋水的眼 , 身上有股富贵气 , 很符合“宝钗”的形象 。
可朱碧云在知道这部剧从准备、学习到拍摄要花费3年的时间 , 便委婉拒绝了 。
就这样 , 《红楼》主角之一没了演员人选 , 王扶林只能重新再找 。

消息散出去 , 学习班的女孩子们大多蠢蠢欲动 。
张莉也想争取 , 但又觉得自己长相偏幼稚 , 可能担不起 。
是陈晓旭一再鼓励 , 说张莉性格外向 , 谈吐有礼 , 举手投足间也有富贵气 , 很适合宝钗 。
陈晓旭说不停 , 张莉不自觉就树立了信心 。
加入争取的队伍 , 王扶林让报名的演员分批扮上“宝钗”的全装 。
先看气质和姿态 , 再看其对角色的理解 。

演员一个个过 , 直到张莉从试衣间里走出来 。
好像富贵屋里走出了个自信明媚又落落大方的女孩 。
选段一演 , 正如书中所说那样“年岁不大多 , 然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行为豁达 , 随分从时” 。
得到王扶林导演的当场拍板 , 张莉就此与“宝钗”结缘 。

紧锣密鼓的拍摄随后拉开 。
戏里的黛玉对宝钗从最初的“不忿”“吃醋”到“敬爱” 。
戏里的宝钗对黛玉从“无感”“关注”到“怜爱” 。
她们仿若情敌 , 好似朋友 , 又如知己 。
而戏外的陈晓旭与张莉 , 在一日日的相处中 , 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

03
“红楼魔咒”如何渡
1987年 , 《红楼梦》在央视一开播 , 就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与称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