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文章图片

票房惨败,冯小刚是被高估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冯小刚电影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
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 总要在片中说几句所谓的金玉良言或梗话 。
如“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看见你望着我” , “我要劫个色” , “不求最好 , 但求最贵” 。


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上个世纪的点子公司 。
就像《顽主》里的三T公司 , 专门出主意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 , 与王朔搭上线后 , 王朔把这一套带给了冯小刚 。
《甲方乙方》出来 , 冯小刚的风格正式形成 , 电影用点子构成 , 也就是小品串联式结构 , 这也是冯小刚擅长的东西 。
毕竟他曾多次编写春晚小品 , 内容用说学逗填充 , 将一个个段子组成合集 , 再用一条主线或主角让章节不散 。

这类电影很取巧 , 不论是台词 , 还是情节 , 一旦创意出奇有趣 , 电影就有看头 , 倘若灵感枯竭 , 电影就索然无味 。
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3》 , 冯式喜剧延续的都是这一套路 , 小品+相声的模式 , 但失去了王朔的供给 , 冯小刚再重复就步履维艰 , 捉襟见肘了 , 所以他只能复制 , 导致审美疲劳 。

换句话说 , 冯小刚放到现在就是一个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 , 靠着各种点子出圈 。
只是后期点子不够用了 , 效果就不好了 , 慢慢的也就过气了 , 不红了 , 但冯小刚的小品式喜剧为什么不像开心麻花那样 , 不是电影?
是因为他的剧情推动并不靠段子 , 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文本 , 内里是把电影拆分成几部分 , 打乱重组 , 不是开心麻花那种纯属拼凑包袱 , 冯小刚是会 , 也懂如何讲故事的 。

冯小刚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厚重感 , 荒诞性 , 讥诮社会 , 被命运捉弄 , 如《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 。
跟他的其他影片不一样 , 不再片段化 , 不再说学逗 , 基本按照五幕剧或三幕剧的古典主义来叙事 , 黑色幽默也剩下了说 , 不直接搞笑 , 而是让人细品一下 , 懂其深意再发笑 。
这两类电影的演员阵容几乎是两套班子 , 因为葛优的形象并不适合诠释这种电影 , 会使故事的信服力降低 , 即便是《手机》 , 冯小刚也找来张国立来中和 。

但这种特征也不是冯小刚独创的 , 脱胎于刘震云的小说 。
刘震云的文风如人 , 一本正经的搞笑 , 却不是胡说八道 , 总能在言语之间插入些人生哲学、社会时弊与历史史观 。
对底层社会和小人物的洞察很独到 , 冯小刚是把刘震云的精髓稍加修改搬到了自己的电影当中 。

因此 , 冯小刚的才华与能力 , 得有王朔、刘震云这样的人背书才能珠联璧合 。
他的《天下无贼》《集结号》《芳华》也是如此 , 都是改编自优秀的小说 , 如果没有他们 , 冯小刚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大腕》可见一斑 。

《大腕》其实还是《甲方乙方》 , 只不过对其进行了变形 。
一个是满足活人的梦想 , 一个是实现“死人”的遗愿 , 本质上还是起哄架秧子的戏谑 , 颇具后现代主义的不屑一顾 。

对主流权威有质疑 , 不同意贝托鲁奇《末代皇帝》中以悲剧为核心的思想 。
对严肃尽是调侃 , 葛优义正言辞的拒绝盗版 , 保护知识产权 , 转头葬礼上的所有广告都是山寨 , 反差和挑战并存 , 让《大腕》的喜剧氛围较为浓厚 。

同时 , 在触及问题深处的主流框架内 , 《大腕》还充满了对宏大叙事和主流话语的滑稽模仿 , 顺应的还是当下的流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