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文章图片

《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文章图片

《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文章图片

《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文章图片

《封神》,从一座城堡到一地鸡毛


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一连串的扒皮、爆料与直播对线 , 不仅激荡了内娱瓜田 , 也体现出信息茧房对互联网海域的分割是多么成功:

别看《封神》又是超长路演 , 又是影综联动 , 陈牧驰这个名字对诸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的很多人来说依然陌生;而这些内娱路人也惊讶发现 , “铁证如山”之下 , 不仅有陈牧驰粉丝仍负隅顽抗 , 亦有相当一部分网友持“蛋糕论”——
“这么黑TA , 是动了谁的蛋糕” 。 他们不是从“哥哥”的角度 , 而是从《封神》电影项目的角度出发 , 坚定捍卫这尊“中国电影的希望” 。 由此彰显出这个时代 , 新人演员、带货主播、系列电影、审美偏好或选拔模式……什么都可以有“精神股东” 。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 人们迫不及待要和什么东西发生点绑定关系 , 或彰显品味、或寄托情怀 , 总之为乏味的生活注入点激情澎湃、休戚与共乃至勇者斗恶龙 。

吴楚一与陈牧驰“北漂分桃原是梦 , 悔教夫婿觅封神”的戏码 ,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 不过硬糖君认为 , 我们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与《封神》票房逆袭紧密相关的两个群体:封神质子团与封神精神股东(网称“胫骨” , 自来水的新式说法) 。
《封神》是如何玩转电影饭圈化的 , 以及 , 他们真的玩转了吗?
乌托邦的诞生
2023可以说是电影市场彻底复苏的一年 , 许多现象表明 , 电影依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 并未收缩至影迷的小圈子 。 与此同时 , 2023也是秀粉生态持续扩张的一年 , 继小生小花、运动选手、叔圈戏骨之后 , 对电影演员的消费方式也发生改变 。
一个关键变量是线下路演的回归 。 这种直面观众的场合十分考验艺人的魅力与应变 , 也是正经演员与空心流量能够拉开差距的地方 。 其吸引力经过短视频不断放大 , 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型的偶像见面会 。 《流浪地球2》《封神》与《孤注一掷》的路演都曾出现黄牛下场、一票难求的情况 。
这也意味着 , 电影IP与电影人开始拥有更为复杂的粉丝构成:鄙视内娱的原影迷群体 , 混迹内娱的追星族与乐子人 , 还有两边都不熟、两头受影响的大众 。 可想而知 , 粉丝之间、星粉之间 , cultural shock都是免不了的 。

封神质子团走红就发生在这一个暑假 。 他们只为这一部电影暴得大名 , 也因此成为这种新型粉圈的最典型样本:以95后居多;而且照样要演古偶、拍杂志、接商务 , 由此不可避免地成为狗仔、论坛、营销号关注的对象;他们逐渐服从内娱的规训 , 但在这之前 , 他们又被寄予了“整顿内娱”的厚望 。
首先是整顿审美 。 受韩流与耽美文化等多重影响 , 内娱审美长期偏向“美少年” 。 尽管对于演员来说 , 越是“美少年” , 就越限制其质感与可塑性 。 然而众所周知 , 内娱选角从来不只考虑贴脸 , 不仅鹿晗可以带着铁刘海演末世军人 , 普通秀人也能演身份各异的古偶男主 , 亦不乏演员有意迎合“泥塑”等粉圈审美 。
而封神质子团人均高大健硕、自然野性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的身材是为了出演殷商勇士而着力塑造 , 并不只是为了卖肉 。 影迷型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敬业与适配 , 大众则又得到了一个抨击娘炮、呼吁阳刚的机会 。

其次是业务能力 。 还是全靠同行衬托 , 流量明星缺乏深耕项目的能力与条件 , 《封神》则像老版《红楼梦》一样把演员圈起来搞集训 , 讲究个文能背诗弹琴聊人物 , 武能骑马对战耍武术 。 这种久违的“真才实学感”足以掩盖演技的青涩 , 令人对质子团高看一眼 , 进而将《封神》奉为“匠人精神回归”、“工业化创举”等等 。
最后是营业状态 。 “内娱活人”一词之所以会出现 , 是因为许多明星走红后会逐渐假人化 , 因为繁重的行程尽显疲态 , 因为被过度关注谨言慎行 , 闭嘴有时甚至是公司与粉丝的共同要求 。 但基于电影的艺术属性 , 电影主创的个性是被包容、被鼓励的 , 他们经常表现出无视内娱规矩的鲜活 , 或者与本人咖位形成反差的呆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