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杀进文学界:“让写作像呼吸一样简单”?( 二 )


他还提到Midjourney(著名AI绘画工具)的帮助 。当他把角色的设定输入进去,AI的作品为他带来视觉上的参考,“写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AI)肖像,可能很多互动就会变得特别生动起来 。”
陈楸帆多次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提到AI生成的内容的“启发性”,“很快地给你看到很多可能性,挑选你最喜欢的 。人类作家其实也一样,但是我们可能想得没那么快那么全面 。”
与AI协同写作后,陈楸帆感觉到,遣词造句、剧情走向、人物塑造等一些写作惯性被逐渐打破了 。有时候,AI去描述一个场景,会以想象不到的方式呈现 。陈楸帆享受与机器的互动过程,“跳出套路” 。
陈楸帆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人机协作还会带来“心理上的激励” 。过去,他常常苦于走出创作的第一步,那些脑中繁杂的知识,需要一点点整合出来 。AI改变了这种状况,即使要对AI生成的提纲或者模板改写、推翻、重写,“心理障碍”也会小很多 。
人机协同创作的过程,往往需要反复尝试才能得到结果 。陈楸帆的编剧朋友给予AI的设定,会具体到剧本格式、人物设定,并令其理解上下文关系 。这时候,AI可能带来惊喜 。比如写到第六集的时候,AI突然给出一个线索,能对接到第四集的某个情节,“他(编剧)自己没有想到” 。
“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还是在这(AI写作)里面起到非常核心的一个作用 。”陈楸帆觉得,写作者本身需要对创作有清晰的预期,“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成一段什么样的对话”,指导越详细,产出的效果越好 。
尽管积极拥抱AI,但陈楸帆对目前AI生产的内容评价有限,“比较容易预测剧情的走向,不会有一些特别个人化、旁逸斜出的东西” 。过去六年,AI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启发,但是他现阶段承认,“大部分的参与可能是让AI帮我搜集一些资料,做一些总结或者分析,具体到写,从文字上来讲,离得还是比较远” 。
纯文学的“防线”
一篇由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的学者们撰写的论文中提及,在AI对774个工作岗位的潜在影响中,作家排名第138位 。
“你认为在本世纪,人工智能会写出一本畅销书吗?”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询问ChatGPT 。
“尽管未来可能会有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但要写出真正引人入胜的畅销书,可能还需要结合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和独特的人类体验 。”ChatGPT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AI杀进文学界:“让写作像呼吸一样简单”?

文章插图
多位作家、学者相信,“纯文学”是AI暂时无法征服的领域 。(视觉中国/图)
关于AI写作,作家三三提到了《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 。
拉格多大科学院中的空想设计家,研究如何运用机械操作方法来改变人的思辨知识 。通过他的方法,即使是最无知的人,只要付出学费和体力便可以写出书来——学徒们转动巨大机器的把手,语言中所有的单词及其不同的语态、时态等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句子,这些支离破碎的句子最终被拼凑在一起 。
【AI杀进文学界:“让写作像呼吸一样简单”?】目前,AI独自创作作品的结果,正像这些被机器拼凑起来的句子 。
2017年,作家走走辞去《收获》杂志社职务,之后参与开发了一款数字人文——大数据文本分析软件 。文本里的事件、节奏、情绪变化等转化为程序语言,软件可以画出冲突曲线模型 。据说,曲线模型灵感来自美国作家冯内古特 。“他曾提出一个问题,我能不能用一条线画出一个故事来,从开始到结束有一根线 。”
创作者可以借助软件,进行学术化的研究和写作 。靠着AI这样“全面的、天眼一般的阅读者”,战玉冰曾用12.5小时“读”完了749部中国网络小说,总字数七亿两千九百多万字 。
但是写作者能否借助AI分析软件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某种写作规律?走走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坦承,无法做到 。
“我们现在最大的训练语料库几乎全部是网络文学,因为网络文学有明确的分类,有大量的可训练的语言库,有大量的非常直白的计算机可识别可打标签的对话 。”走走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说 。目前,AI对套路化的“强情节”有强大的冲击力,却始终无法冲破纯文学的“防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