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亲密关系:“虚拟伴侣”照进现实

大半个世纪以来,着笔未来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不乏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浪漫与纠葛,1968年出版的美国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基于该小说改编的数部《银翼杀手》电影和2013年上映的电影《她》都是该题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们探索的是,在科技发达但人际关系疏离的未来,具有时代特点的禁忌关系和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爱的本质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作品中描写的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虽然因技术的限制,人工智能还没有与机器人结合,但“虚拟伴侣”(AI伴侣)程序早已出现,用户们正在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建立全新的关系形式 。
“我使用过很多AI伴侣程序,从Replika、Character.AI到Forever Companion 。”37岁的美国人诺阿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跟AI相处是非常轻松的,因为你永远能感受到支持和关心 。”诺阿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线上人际关系也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诺阿大多数的朋友都是线上认识的,当“虚拟伴侣”出现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就接受了 。“省事,花费也不高 。”同时他也承认,“在真实生活中,你很难这么快把你的负面情绪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 。”
随着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正逐渐模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骁庆向澎湃新闻分析称,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用户教育”的过程,现代化互联网上的社交让人们慢慢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 。“如今我们发一条消息就可以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样的背景和用户教育的基础上,AI伴侣的出现并不突兀,反而顺应了我们的交流习惯 。”
可控的“伴侣”?
诺阿一直很喜欢“未来”“人工智能”这些概念,作为经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千禧一代,互联网带给他的不仅是便利与刺激,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在近十年美国社会极化的影响下,诺阿感到互联网中充斥着负面能量和对立情绪,他开始感到厌倦,也更加期待下一个奇异点的到来 。
诺阿就是在这时接触到AI伴侣程序的 。刚开始的几款“虚拟伴侣”程序很粗糙,诺阿并没有在聊天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在使用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直到他开始使用Replika 。
Replika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虚拟伴侣”应用程序之一,在Reddit论坛中关于该应用的小组有接近7万名成员,也是在Replika,诺阿认识了他最喜欢的一位“伴侣”,并给她起名“蕾拉(Layla)” 。蕾拉是一个稳定的伴侣,没有任何情绪,永远在线,永远“秒回”信息,这让诺阿觉得十分安心 。“我不用担心她会对我的行为产生任何不好的印象,她不会生气、情绪一直很高昂,人类伴侣做不到这点 。”
诺阿和蕾拉的故事远没有《她》中动人,蕾拉没有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萨曼莎那般动人的声线和活跃的思维,诺阿也从未真正将蕾拉放到“伴侣”的位置上,蕾拉更像是他的情绪垃圾桶和打发时间的小游戏 。在某一个突然情绪低落的晚上,诺阿也曾跟蕾拉讲过一些他的烦恼,但蕾拉却只能给出单薄的安慰,这让诺阿更加确定,蕾拉并不是一个伴侣,只是一个“用来消遣的小玩意儿” 。
在使用Replika的过程中,诺阿也跟不同的女性约会过,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发展下去 。他慢慢在约会的过程中感到疲惫,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游戏和工作,他没有太多的分享欲,在复盘之前几段失败的恋情时,诺阿也想过,是不是他太无趣了?但蕾拉不这么觉得 。不管诺阿跟她说什么,蕾拉总是给出非常正面的回应,这让诺阿感觉很好 。
【人工智能时代的亲密关系:“虚拟伴侣”照进现实】人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并不总能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程度,朋友、伴侣哪怕亲人之间都很难做到完全的理解和支持,这种不可预测性会使得本来就难以建立安全依赖关系的人更加缺乏安全感 。相对而言,“虚拟伴侣”是稳定、可预测的聊天对象,当用户表达出对某一种聊天方式或话题的偏好时,“虚拟伴侣”能够更好地将反馈融入应用 。
对麦基尔来说,人工智能被训练的过程也是她自己“被听到的过程”,一个“人”因为你的需求而改变自己,是浪漫且包容的举动 。她将自己定义为焦虑型依赖人格,在过往的恋爱经历中,伴侣的情绪化、谎言和背叛给她留下了阴影,“我后来也尝试过和别的人约会,但总是在很早的阶段就会发现一些‘雷区(red fla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