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乙酸钠 羟基丁酸钠( 二 )


4.9类别
静脉全身麻醉
4.10存储
遮光、密封和储存 。
4.11准备
羟丁酸钠注射液
版本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羟丁酸钠说明书5.1药品名称
羟丁酸钠
5.2英文名称
羟基丁酸钠
5.3羟丁酸钠的别名
γ羟基丁酸钠;羟基丁酸钠;Chema羟基丁酸钠
5.4分类
* * *及其辅助药物、全身麻醉药物、静脉全身麻醉药物 。
5.5剂型
注射液:2.5g/10ml 。
5.6羟丁酸钠的药理作用
羟丁酸钠的作用与脑内γ-氨基丁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一致,主要阻断乙酰胆碱对受体的作用,干扰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引起生理性睡眠,无镇痛作用或肌肉松弛作用 。一般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 。可减缓呼吸频率,但增加呼吸量,老年人使用大剂量时有时会出现间歇呼吸 。羟丁酸钠不影响脑血流量,不增加颅内压,但可兴奋副交感神经,明显减慢心率,增加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它能增强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穿透胎盘屏障 。对肝、肾无毒性 。
5.7羟丁酸钠的药代动力学
羟丁酸钠的稳态分布体积为0.31±0.13 L/kg,t1/2β为85.1±28.8min,80% ~ 90%的羟丁酸钠在体内发生氨基转化,进入三羧酸循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后者通过肺部排出,其余在4 ~ 5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不到2%以原形随尿液排出 。它很少在体内积累 。
5.8羟丁酸钠的适应症
静脉注射羟丁酸钠5 ~ 10 min后,患者意识消失,作用持续60 ~ 90 min,部分病例可达4 ~ 5 h,是目前静脉全麻最长的时间 。这种药的应用只能引起深度睡眠,没有镇痛作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适用于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也可用作乙醚、笑气、氟烷等麻醉的诱导剂 。可与表面麻醉和肌松药联合用于气管插管,用于维持麻醉以减少其他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也可作为静脉复合麻醉的组分之一 。特别适用于脑外科、心率快、休克和危重病人的心脏手术 。
5.9羟丁酸钠的禁忌症
癫痫、不明原因惊厥、低钾血症、心动过缓、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酒精中毒、急性间歇性卟啉症或斑驳型卟啉症患者禁用 。
5.10羟丁酸钠的不良反应
1.因为羟丁酸钠不抑制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所以削弱了皮层对这一系统的控制;因此可能出现肌肉抽搐、非随意运动增强和锥体外系反应 。这些症状往往可以自行消失,必要时可以用硫喷妥钠缓解 。比如术前给予巴比妥类药物,有预防作用 。
2.单用羟丁酸钠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便次数增多,麻醉前应给予足量阿托品 。
3.可抑制氮的分解代谢,促进K+进入细胞,导致低钾血症,因此低钾血症患者需同时使用钾盐 。
5.11羟丁酸钠的用法和用量
静脉注射,每次60 ~ 80 mg/kg,每分钟1 g左右;全麻维持:静脉注射,每次12 ~ 80 mg/kg 。最大剂量为每次300mg/kg 。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合用,成人剂量为50 ~ 80 mg/kg,儿童为80 ~ 100 mg/kg,诱导剂量一般小于2.5g·g,为缩短诱导时间,可先静脉注射硫喷妥钠2 ~ 4 mg/kg或地西泮0.1 ~ 0.2 mg/kg,再给予羟丁酸钠等药物 。
5.12药物相互作用
与普鲁卡因、镇痛药、丁酰苯类药物等合用 。可以增强羟基丁酸钠的效果 。与硫喷妥钠和异丙嗪混合产生沉淀 。
6-羟基丁酸钠中毒
羟丁酸钠是一种催眠静脉,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遗忘作用 。静脉注射10分钟后入睡,20 ~ 30分钟完全起效,持续1 ~ 1.5 h,每次最大剂量300mg/kg 。主要副作用是抑制呼吸 。对循环系统影响不大 。[1]
6.1临床表现
[1]
1.单次应用或静脉注射过快,可能导致运动兴奋、谵妄、肌肉抽搐甚至呼吸停止 。
这种药会导致低钾血症 。
6.2诊断
羟丁酸钠中毒的诊断要点是[1]:
本人有静脉注射羟丁酸钠史,有上述表现 。
6.3治疗
羟丁酸钠中毒的治疗要点是[1]:
1.同时应用钾盐 。
如何合成羟丁酸钠在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在50-60℃下滴加γ-丁内酯,继续搅拌2小时,加入活性炭脱色40分钟,过滤,减压深缩滤液至干,加入乙醇搅拌成浆液,过滤,用少量乙醇洗涤,80℃以下干燥,得到γ-羟基丁酸钠 。
γ-羟基丁酸:一般来说,γ-羟基丁酸是在γ-丁内酯(GBL)的乙醇或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碱性溶液)合成的 。但是,由于γ-丁内酯作为原料的用途有限,现在使用四氢呋喃(THF)作为合成原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