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领英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还是会败走中国?

社交|领英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还是会败走中国?

文章图片

社交|领英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还是会败走中国?

文章图片


在世界职场社交市场上 , 领英可谓是市场的佼佼者 , 作为最有名的职场社交平台 , 领英一直是世界各国最有名的互联网巨头 , 然而就在最近领英宣布关闭中国本土化求职招聘平台“领英职场” , 至此领英彻底败退中国 , 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会一败涂地 , 领英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领英的功亏一篑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 , 领英中国对外宣布 , 其中国本土化求职招聘平台“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正式停止服务 。 届时 , 所有领英职场的产品和服务将停止 , 包括移动端APP、桌面端网站和微信小程序 。
【社交|领英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还是会败走中国?】“领英职场”推出于2021年12月 , 是领英面向中国推出的一个本土化求职招聘平台 , 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申请全球企业的职位 , 招聘方可以在该平台上投放招聘广告、发布职位信息、挖掘中国市场的专业人才 。
在2021年以前 , 领英面向中国市场提供“职场社交”产品 。 和领英在全球的产品定位一样 , 在领英中国的网站和App端 , 用户可以展示自己的职场履历 , 同时在发布自己在职场上的动态 , 并且拓展自己的人脉网络 。从2014年开始 , 领英试图以本土化的路线进军中国市场 。 9年以来 , 这条道路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 。 成立于2003年的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 , 截至目前在全球200余个国家拥有超过9亿的会员 。 领英官网数据显示 , 当前领英在中国拥有5400万用户 , 用户数仅次于美国、印度和巴西 。
2014年 , 领英与国内两家风投机构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 , 决心采用“本土化”方式 , 解决合规问题 , 打开中国市场 。

二、为什么世界互联网巨头还是会败走中国?
看到领英的败退 , 笔者可谓是扼腕叹息 , 作为领英专栏的十大意见领袖之一 , 笔者见证了领英的崛起 , 也见证了领英的衰退 , 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 , 眼看他宴宾客 , 眼看他楼塌了 , 其兴也勃焉 , 其亡也忽焉 。 领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世界巨头会败退中国?
首先 , 领英始终没能做到接地气 。 在中国市场上 , 领英似乎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英伦绅士的感觉 , 高大上似乎总是领英的代名词 , 领英只能吸引到讲英语的 , 海外背景的 , 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人 , 却没有足够了解中国本土职场人士的需求和背景 。 在中国市场 , 真正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英语能力和跨国公司背景 , 还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人脉关系、行业认知等等 。 这些因素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英语能力本身 。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 , 领英用户群体显然是过于局限的 。 不够接地气让领英很难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广泛的用户认可和接受 。

其次 , 外企应用迭代节奏过慢 , 难以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交需要 。 在中国市场 ,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 应用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 然而 , 外企应用迭代节奏过慢 , 难以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交需要 。 领英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体验并不够好 , 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 。 与此同时 , 国内的社交应用 , 如微信、微博、脉脉等 , 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服务 , 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 这也是领英在中国市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相比之下 , 领英的应用迭代节奏则显得过慢 , 无法满足用户的快速需求 , 让人总觉得领英的发展慢半拍 。
第三 , 领英没能满足中国市场职场社交的“匿名”需求 。 领英虽然在职业社交方面表现出色 , 但是它的“非匿名”特性却在中国市场行不通 。 在中国职场中 , 许多人在职场社交方面有很强的防备心理 , 不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 。 这种心理在职场社交平台上被称为“匿名” , 因为用户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 担心会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或者攻击 。 领英却是建立在欧美人展现自己的基础上 , 但在中国职场社交市场中 , 匿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这使得领英难以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 。 反观国产脉脉则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市场职场社交的匿名需求 , 因此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