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没死

文章图片


刚过去的41届金像奖 , 许鞍华为《正义回廊》的导演颁奖时 。
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有记者问我 , 今年香港电影是不是小阳春呢?
我问清楚了小阳春的意义之后 , 我觉得 , 不是 。 因为今年 , 有很多新导演非常好 , 非常成熟 。
所以 , 并不是一个小阳春 。 而是会持续进步 , 影业会上升的 。 ”

小阳春 。
指的是 , 孟冬(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 。 寓意为 , 寒冬后的回暖 , 时间不长 , 过了之后又会进入冬季 。
Sir决定今天好好来说道说道这段话 。
一 。
为什么外界看来 , 香港电影进入了“小阳春”?
Sir亲身感受到的几个信号 。
电影几乎没宣传 , 也非大范围上映 , Sir只是碰巧看到就随手买了票 , 去到现场却发现座无虚席 , 即使最近热映的《灌篮高手》都没遇过这情况 , 肉眼可见这是整个影院坐得最满的一场 。
看来还有许多内地观众爱看港片 。
其次是香港本地市场回春 。
《还是觉得你最好》 , 票房内地1.07亿 , 香港7734万;《正义回廊》 , 票房突破4000万;而刚上映没多久的《命案》 , 首日票房在46.9万港币 , 超过了《超级马里奥》单日票房的38.5万 。
今年刚捧回“新晋导演”何爵天的新片《死尸死时四十四》 , 也在当地人气爆棚 。

二 。
为什么许鞍华不认为这是“小阳春”?
关键就在这 。
毕竟香港电影巅峰太高 , 想“回春”太难 , 眼前的热闹维持不了多久 。
然而许多人却认定了香港电影即将爆发 。
尤其 。
说出这句话的人 , 可是曾经掀起过惊涛骇浪的许鞍华 。

01
新浪潮
这段往事几句话当然说不完 。
但每次提起 , 港影迷绝对都如数家珍 。
1970年的香港 , 涌现出了一批从国外电影学院毕业 , 并回香港从事编导事业的年轻导演 。
不夸张说:
“新浪潮”曾将我们熟知的香港电影劈成两半 。
他们借鉴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的一些新兴手法 , 摒弃了之前的“四头”(噱头、枕头、拳头、鬼头)这样的旧影片套路 , 开始了一系列有个人表达的、有新鲜视听语言的电影出现 。
在这一时期的新浪潮导演 , 以徐克、严浩、许鞍华、谭家明等这几位为“新浪”代表 。
比如 , 徐克的《蝶变》 , 将科幻与武侠合二为一 , 推出“未来主义武侠”;许鞍华《疯劫》 , 用长镜头拍凶杀片 , 甚至“歪打正着”拍出了“鬼”的主观镜头;章国明 , 《点指兵兵》作为写实主义的警匪片 , 开启了香港警匪片创作 。 其后 , 1980年 , 谭家明也拍出了自己的首部处女作《名剑》 。

△ 从上至下截图分别是《蝶变》《疯劫》《点指兵兵》《名剑》 , 也都可以看出新浪潮导演拉大了电影画面的表达张力
这一时期 , 新浪潮导演的横空出世 , 让此时的香港电影有了新锐的视角外 , 也有了对人生、社会较为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 港片也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美学风格 。
如 , 徐克的《蜀山:新蜀山剑侠(1983)》 , 结合玄幻和穿越叙事;许鞍华的《投奔怒海(1982)》描写70年代后越南南方大变动的难民生活;严浩的《似水流年(1984)》 , 讨论的是“新移民”在故乡的身份认知;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 , 讲的是年轻人在压抑社会之下的欲望与反叛等 , 各自导演的风格也已经日趋成熟 , 并且以此奠定了80年底香港电影的底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