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存亡之秋,谷歌嗅到了人才流失的危险,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除却重金投资OpenAI出走团队打造的Anthropic外,其旗下专注语言大模型领域的 “蓝移团队”(Blueshift Team)宣布,正式加入DeepMind,旨在共同提升LLM能力——先进行阵列自行调整,集中内部力量,迎接OpenAI炮火 。
文章插图
人才大战里的华人面孔
今年年初,大模型人才的跳槽愈发频繁 。从谷歌加入OpenAI的谷歌大脑4人之一中,包括华人 顾世翔(Shane Gu),谷歌大脑日本团队前成员,剑桥大学博士,本科在多伦多大学师从三巨头之一Hinton 。去年5月,只要加上一句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就能让GPT-3做数学题的准确率暴涨61%这事,就是顾世翔参与的研究发现 。
文章插图
像他这样,在谷歌和OpenAI的人才争夺大战中出现的华人面孔还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 共有16人,LaMDA论文作者里就有14人,占87.5%,也就是说华人面孔占据了大模型111人中的14.4% 。
文章插图
这里要着重提2个人 。一位是美籍华人 Ed Chi,1973年出生,现为谷歌杰出科学家,早年以应用资讯气味理论预测网站可用性而闻名 。
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取得硕士学位后,Ed Chi于1997年至2011年期间,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PARC)担任研究科学家 。2011年,Ed Chi以高级研究科学家的身份从PARC离职,成为谷歌的一名研究科学家 。2012年,他担任任人机交互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会议CHI的技术项目联合主席 。2017年,Ed Chi被提升为谷歌首席科学家 。
文章插图
另一位要提到的是 欧阳龙(Long Ouyang),他参与了与ChatGPT相关的7大技术项目中的4项研究,包括InstructGPT、webGPT、RLHF和ChatGPT,是InstructGPT论文的一作,RLHF论文的第二作者 。
文章插图
革命性科技浪潮背后,人才频繁流动
梳理后不难看到,谷歌和OpenAI虽为大模型重镇,但 人才流动其实是很寻常的事 。仅仅在本文涉及的人员里,GPT-2论文四作和Transformer论文一作和共同创办的Adept,不到半年就亮出了新公司的首个大模型ACT-1;Anthropic更是凭借对话机器人Cluade成为谷歌和OpenAI大战中的一把利刃 。
文章插图
△ 大模型人才从OpenAI和谷歌出走后,创立的AI初创公司
总体而言,爆炸性的ChatGPT让大模型背后的人才更加收到世人关注,对这些人来说,ChatGPT带来的风口也是他们必须迎头面对的挑战 。
由此提出一个思考:做类ChatGPT产品,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很大程度上,构筑大模型堆参数、堆数据的大力出奇迹之道,其实是中国团队向来擅长的事情 。但不可否认,小公司负担不起高昂的天价成本,大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整体战略,种种因素,从不同角度成为一个中国版ChatGPT诞生的外在桎梏 。
如此一来,破除外在束缚需用巧力 。在算法、数据等都存在差距的现实条件下, 人才,或许能成为这场轰轰烈烈全球擂台赛里的破局点 。大模型背后的每一个参与者和理念、数据、技术拥有同等的重要价值 。中国不缺人,更不缺人才,从GPT系论文和LaMDA论文背后的华人作者数量更可以看到AI人才的实力,人才的聚集能形成人才规模核心竞争力 。
The battle of AGI never ends!埋头研究,伸手抢人的现象,已经在国内出现 。想招人的,想找工作的,都可以开始准备了 。
推荐阅读
- 传统搜索的危机或是新时代的开始
- 胡泳:对于AI大模型,我们真正应该担心什么?
- 谷歌邮箱登录网页版-为什么我的华为手机登录不了gmail?
- 怎么注册谷歌 谷歌账号注册官网
- 为什么谷歌打不开(google为什么打不开网页)
- 谷歌框架是什么(googleplay显示已安装但没有)
- 谷歌地球街景地图 谷歌地球街景
- 谷歌网页版 谷歌网页
- AI开发大一统:谷歌OpenXLA开源,整合所有框架和AI芯片
- 谷歌眼镜为什么失败(谷歌眼镜录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