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939年,一招聘信息传遍南洋:没有薪资,时长不定,危险系数高

大学生|1939年,一招聘信息传遍南洋:没有薪资,时长不定,危险系数高

文章图片

大学生|1939年,一招聘信息传遍南洋:没有薪资,时长不定,危险系数高

“这些中国人 , 居然在我们眼皮子底下修了一条公路 , 必须炸掉!”日本人叫嚣道 。 小日本真是低估了中国人打倒日本的决心 , 也小瞧了国人的实力 。
1937年 ,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 把枪口对准了中国 , 在占领了中国多个港口城市后 , 又封锁了沿海交通要道 , 试图把中国变成一座孤岛 。

然而 , 事情并未如日军所愿发展 , 他们还是小看了中国人 。
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 , 让国际援华物资顺利送达国内抗日前线 , 云南滇西各个县城村落的民众 , 组成了一支20万人的筑路大军涌向滇缅地带 , 这些民众 , 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和孩童 。
她们自带干粮 , 在一座座高耸的险峰下 , 靠着双手、锄头和背篓 , 历时九个月 , 硬生生地刨了一条全长1146.1公里的滇缅公路 , 从缅甸腊戌直达云南昆明 。
这是一条带着血迹与生命的公路 , 也是中华民族的最后生路 。
历尽千险 , 道路修好 , 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 , 运送物资需要司机 。
当时的中国 , 会开汽车与懂维修的人少之又少 , 去哪里找合适的人员?
1939年2月 , 一份特殊的招聘启事传遍南洋:没有薪资 , 工作时长不定 , 危险系数非常高 , 一切只为救国大业 。
近乎“苛刻”的招聘广告 , 却出乎意料成为“抢手货” , 众多华侨挤破脑袋报名 , 一心只为救我中国 。
出生在印度的广东侨胞 , 富家子弟蒋印生 , 当年12岁 , 谎称自己16岁 , 成功报名 。
新加坡吴钟标是家里的独子 , 生怕叔叔在报名处问出他的名字 , 报名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吴惠民 。
女生李月美 , 得知报名处不收女性, 便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 , 与弟弟一同踏上救国路 。
这一个个热血青年 , 为了心爱的祖国 , 含着热泪与家人朋友告别 , 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南侨机工” , 奔赴属于他们的战场 。

他们开汽车往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 听上去并不难 , 实则危险重重 。
仓促修筑的滇缅公路处在高山 , 蜿蜒崎岖 , 道路左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 右侧是随时可能发生落石、塌方的峭壁 , 路面是泥土 , 坑坑洼洼 , 加上很多急转弯 , 险象环生 。
这条山脉公路 , 海拔3000多米 , 如逢雨天 , 那骤降的气温随时会取人性命 。
1939年7月16日 , 时逢盛夏 , 新加坡华侨吴再春就被发现冻死在驾驶室内 。 因为汽车抛锚 , 他待在车内守护物资 , 突降大雨 , 急速下降的气温 , 让衣着单薄的他没能抵抗 。
公路到云南右芒市、遮放一带 , 一些疟蚊、蚂蟥等携带病毒的小虫 , 就成了这一带的杀手 。
经常 , 有南侨机工经过这里 , 会被蚂蟥吸血、虫子叮咬 , 紧接着就开始高烧 , 时冷时热 , 要命的是 , 车队当时没有特效药 。 因为疟疾病故的机工名单 , 一天一天增加 。
然而 , 他们要在这危机重重的滇缅公路行驶七天七夜 , 方能抵达终点 。
有很多机工 , 并没有走完这条路 。
尽管如此 , 其余的机工依旧冒着生命危险 , 越过一重一重难关 , 前赴后继地把物资不间断地往前线推送 。
抗战的转机 , 渐渐显现 。
不承想 , 这也是南侨机工们的危机 。
日军还是发现了这条在眼皮子底下偷偷通行的运输要道 , 便不遗余力地对滇缅公路进行打击 。
曾一口气派出9架战斗机对这条公路进行连番轰炸 。
南侨机工的危险 , 又多了一重 , 经常 , 有机工被炸飞、被炸得尸骨全无 。
可坚韧的他们 , 顾不得害怕 , 冒着炮火继续前行 。
这是南侨机工们的光辉岁月 ,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武器 , 直击敌人要害 。 是他们 , 给了当时正处生死存亡的中国一股力量 , 不把日军赶出中国不罢休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这些机工们 , 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
2022年10月29日 , 世上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去世 , 享年96岁。
他的离去 , 就像给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
今后 , 再也没有人可以口述那段波澜壮阔的战火岁月 , 南侨机工的故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隐入尘烟 。
可事实真的会这样吗?
不会 。

南侨机工们的奉献 , 一定会像日月星河中璀璨的星星 , 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闪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