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什么意思(TIM是用来干嘛的)

“老板认为员工说了算 。”
“TIM”可以算是“office版QQ” 。早在PC时代,腾讯就一直在做企业软件,但一直不温不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的“钉钉”成功从“IM”拓展到“移动办公平台”,在中小企业软件服务市场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
那么如何看待腾讯最近推出的“TIM”?
现在综合评价还为时过早 。我们可以从“办公版QQ”说起 。
1、抓员工需求PK抓老板需求协作领域一直有一个经典的路线问题:自下而上PK自上而下 。
简而言之:抓住员工的需求PK抓住老板的需求 。
钉钉的发展路线是从“IM”到“移动办公平台” 。“阅读”、“疯狂钉钉”等功能都是围绕“把握老板需求”展开的 。观察钉钉的广告语也可以看出,主要针对的是老板,所以钉钉在普通用户中是臭名昭著的 。传统OA也是如此,是为了“打动老板”,这是市场因素决定的:
协作管理软件的购买决策者是老板,所以第一步应该打动老板;协作管理软件能否成功实施,让团队真正用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制度(比如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等等),公司制度的制定者是老板 。协作管理软件的存在是为公司制度更好执行并提升团队社会竞争力,那么必然要符合老板需求才能真正推行下去 。深层次的原因是员工根本不喜欢公司制度的约束,这是人性的问题,导致老板的需求和员工的需求根本对立 。
在企业、团队和特定的办公场景中,最常用的工作沟通工具是QQ等个人沟通软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QQ、是平级沟通,没有权限划分,老板在QQ、里面也没有特权,也不能查看你的通信记录、也不能提升通知等级、更不能随意封禁你的通讯功能、封停你的客户资源;符合用户习惯,这个原因大家都懂 。所以在过去,无论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都认同一个共同的事实:QQ即使不做任何针对办公场景的功能,也是国内最活跃、用户数量最多的“办公软件” 。
2、腾讯为什么在企业市场没有一支独大?上面我说了,QQ等应该是国内最活跃的“办公软件”,但如果真的是“企业软件”,其价值至少要翻三倍以上 。腾讯市值即使放弃游戏、广告等一切盈利业务,也能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老大 。
但是从市场份额来说为什么没有成功呢?连PC时代腾讯一直推的企业软件都没成功?
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员工需求的把握,并不具有权威性和根据实际办公场景有针对性的企业架构” 。
协同管理软件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公司的系统更好的执行,提高团队沟通协作,从而达到和企业系统一样的目的 。更深层的说法是“协同管理软件是团队制度和文化的皮肤,处于辅助地位 。公司制度不可能按照协同管理软件来确定,但是协同管理软件的初衷是为了让团队制度更好的执行” 。
然后,团队系统和具体办公场景必须有权限划分和特殊功能 。比如公司通知需要一对多,公司信息需要分层次查看 。比如防止销售跳槽抢走客户资源、保管公司数据、分级文档权限、跨部门协作、具体项目实施等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问题,都需要在细节上做出改变,这与个人沟通需求不同 。
无论是QQ还是专门的企业软件,腾讯在这方面都不太好,所以PC时代也不是只有他们一家 。
在企业软件市场,只有用户关系链无法重复单个市场的厮杀局面,这不是决定性因素 。
钉钉应该是目前移动办公领域的一家独大,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市场,除了移动时代的背景之外,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老板需求的把握 。
可以问问身边用钉钉的公司 。我相信很少有员工发起说:以后上班一起用钉子吧 。大部分是老板/管理层推动的,但QQ/等企业软件的使用很可能是大家共同实践、共同推动的结果 。
3、Slack为啥在中国不能流行?你可以想想你公司的办公场景:是推人还是人推东西?
如果是“人推事”,证明你的团队很牛逼:员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需要管理和制度约束,做事有自发的动力 。
但是,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少见 。除了互联网行业,还有哪些行业、团队、员工的认知度这么高?有多少人做的事情不是管理层和老板推动的?
这就是传统OA钉钉疯狂地抓住老板需求的原因:中国市场的老板不相信员工自发工作,认为只有推自己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为了更方便的推送自己,他们需要更高的权限,阅读,联锁钉,更精准的考勤等等 。
还有Slack和QQ/在做什么?
他们是平等的,老板和员工在软件中的权限差不多(必须要有必要的权限,QQ群需要管理员) 。他们的想法是员工是自我驱动的 。比如我要在Slack中使用文档管理,我会连接一个Dropbox,而不是等老板链接来提高团队效率,我自己来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