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资料,可字的笔顺笔画顺序?( 二 )


(意同即可)小题1:(3分)D小题1:(2分)更欣赏《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因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显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而《大自然的语言》没有直接显示文章说明的中心 。或者:更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而且激趣,更能吸引读者;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语言平实,欠生动 。
(每个方面1分,更欣赏哪一个,只要说出道理即可,意同即可)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1:前者是从使用语言的角度,二者无法表达;后者是从现象反应的信息角度来说,二者并不矛盾 。
意思理解合理即可 。小题1:词语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观察原文,词语段承接第2段,引出下文第3段 。
小题1:根据“物候”这一概念便知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
D不属于此现象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
4. 竺可桢是个什么样的人用4个词语回答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 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
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


    Q4:竺可桢怎么读
    竺可桢的读音是:zhú kě zhēn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
    竺可桢1909年进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预科土木工程系学习 。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18年到1920年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 。
    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
    扩展资料
    成就: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 。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 。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
    竺可桢毕生领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事业,目的在于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
    他研究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他本人也在天文学史、气象学史、地理学史、科学通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竺可桢

    Q5:竺的读音

    zhú
    (1)
    (形声 。从二,竹声 。本义:竹)
    (2)
    同本义 [bamboo]
    竺,竹也 。――《广雅》 。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 。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 。”
    (3)
    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 [India]
    双匣犹传竺国经 。――林景熙《梦中作》
    (4)
    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 。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 。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 。指古印度)
    (5)
    山名 [Zhu mountain],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 。――《西湖佳话》
    (6)
    古代的一种乐器 [a musical instrument]
    高渐离击竺 。――《战国策·燕策》
    非丝非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zhú
    (1)
    与佛教、佛典有关的 [Buddhist]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 。――前蜀·贯休《夜雨》
    (2)
    又如:竺法(佛法);竺乾(佛,佛法);竺书(佛书;佛经);竺学(佛学);竺教(又称“佛乾氏” 。即佛教)
    竺1
    zhú ㄓㄨˊ
    姓 。
    〔天~〕印度的古称 。
    郑码:MBD,U:7AFA,GBK:F3C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