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与“买入”,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买入( 三 )


这就是投资中“禀赋效应”的积极作用 。“持有”的行为会给持有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说,可以帮助你克服股价的波动,尤其是在脱离成本区间之前,进行更长期的投资 。
好吧,如果估值没那么重要,那么,前半句,为什么是“有安全边际的买入”?
5/5,不完美的投资者
每次我分析“低估无所谓”,总有读者用《投资策略实战分析》中的一个经典结论来反驳 。这个结论用美股几十年的数据表明,低估值策略在5年以上的维度上表现优于平均水平 。
这个回测看似与“低估无所谓”相矛盾,但如果你读过原著,就会发现这个回测的对象是“所有股票” 。对于“所有股票”,其长期增长率等于GDP的增长率 。不用回测也知道,低PE的公司在GDP增速上叠加了一个“估值回归”的因素,当然会高于平均收入 。
但“低估不重要”只对GDP和行业增速较高的优秀公司有效,其前提是判断公司渗透时间的长期价值 。所以“低估不重要”是指对于优秀公司的长期收益而言,业绩增长的贡献大于估值提升的贡献,这与投资策略实务分析中的经典结论并不冲突 。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判断公司的长期价值并长期持有,估值就没那么重要了 。相反,估值很重要 。
事实上,“判断业绩持续增长”比“判断低估”要困难得多,这需要投资者具备通过时间分析公司长期价值的能力——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和相当一部分专业投资者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对公司的长期价值有深刻的认识,除了买基金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跑赢平均收益?
那就是“安全买入边际”原则 。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不准确的秤(相当于我们判断价值的能力) 。测得的数据有时偏轻,有时有偏差 。越重的东西误差越大(优秀的公司往往被低估),误差只是在一个范围内 。100Kg不可能比50Kg轻,但是如果把两个东西分别测出100Kg和90Kg,我承认我无法比较 。
“安全边际”原则其实就是承认我们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有误差 。我们的判断价值是10元的股票,可能只有8元的,8元以下就买 。这个2元的“安全边际”代表了你对公司的研究判断能力打了折扣 。
所以综上所述,买入和持有在投资效果上没有区别,只是投资方式上有区别 。前半句“买入要有安全边际”是对“不完美投资者”的补救;后半句“持有要有估值容忍度”,是核心,也是价值投资收益的根本来源;前半句是适应认知的不完全,后半句是挑战人性的弱点 。
所以,不要总用“长期主义”这个词,把长期投资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 。长期持有本身并没有增加年化收益,而是用拉长时间的方法来减少不可预测的估值波动的影响,让收益回归业绩增长,收益率可以更确定 。仅此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