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号“易安居士” 易安居士

易安珠氏(自称“易安珠氏”)
中国是一个古典诗歌非常繁荣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 , 李清照是唯一能和男作家抗衡的女作家 。古人是这样说的:“男的李后主 , 女的李易安 , 人缘很好 。此前太白 , 故称诗人李三 。”与李煜、李白相比 , 李清照并不逊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 为什么只有这么一位女作家空?
诸葛冰夷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中国词学会、中国欧阳修文化学会、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发表论文120余篇 , 出版了《宋代祭祀补贴制度研究》、《惠宗词研究》等多部专著 。关于这个问题 , 诸葛冰夷做客齐鲁论坛 , 做了精彩的讲解——
天空的傲慢女孩:她十几岁时的两首和音诗比章雷的诗好得多 。
李清照女性词人地位的取得 , 首先与词的文体特征有关 。无论是“执子之手 , 与子偕老 , 相视而泣 , 无言而噎” , 还是“两情若久 , 犹在暮年” , 宋代的歌词大多是关于男女之情的 。在古代 , 女人不出前门 , 不进二门 , 国家大事远远超过她们的人生阅历 。女人写好诗不容易 , 但写词在她们的人生阅历之内 。
当然 , 写词的女作家也不少 , 李清照能脱颖而出和才华有很大关系 。南宋文学家王拙在《碧鸡漫志》中提到 , 李清照“少年起有诗名 , 能立大功 , 近前人 。这在士大夫中是罕见的 。”苏四大家之一的章雷曾写过一首诗《屯溪中兴赋》 。相比之下 , 李清照的诗要比已经成名的章雷的好得多 。
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李清照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要说明这一点 , 必须从李清照的作品说起 , 因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 。
常常记起亭子旁小溪边的亭子 , 直到夕阳西下 , 陶醉于美景而流连忘返 。
总是玩到尽兴而归 , 却输给了朱峰泳池深处的泳池 。
怎么划一条船出来 , 不小心 , 却吓了一群奥卢 。
这首《做梦》是她少女时代写的 , 是她少女时代一段快乐时光的回忆 。在一个风景无限的地方 , 玩到天黑;喝醉后 , 我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在今天都不多见 , 何况在古代?而“徜徉莲藕深处” , 非但不害怕 , 反而充满惊喜 , 发现新的风景 , 流连于自然风光之中 。
如果换个角度解读 , 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 。首先 , 当时的社会秩序应该是可以的 , 就算天黑 , 一个小女孩也不会怕走错路 。其次 , 她的家庭环境也很宽松 。如果家里管得严 , 李清照未必有机会“黄昏去西亭 , 醉了不知去向” , 也未必能“夜归船” 。虽然天黑了 , 也不认识回去的路 , 但文字里没有迷茫 , 只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少女的快乐 , 而对她来说 , 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记忆 。
李清照的父亲 , 李格非 , 一个文人 , 出自苏轼门下 , 文章写得很漂亮;王的母亲 , 当时的总理的孙女 , 有一手好文笔 。所以 , 她的家世很深 。
但回到那句“诗从小有其名” , 李清照的作品是如何走出闺房的?
众所周知 , 宋代礼教森严 。司马光 , 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 , 也是宰相 。他特别喜欢为家人定规矩 , 讲道德 。他要求他家的女人不要出前门或中门 , 只能在后院 。李清照的诗词之所以能为外人所知 , 恐怕是因为他父亲的贡献 , 这也说明了他宽松的家庭环境 。
琴瑟和鸣:如果婚姻不幸 , 可能只有少女时代的作品 。
有一天 , 赵明诚敲李清照家院子的门 , 李清照害羞地跳下秋千 。慌乱中 , 她脱鞋逃跑 , 光着脚躲在里屋 , 连头上的金钗也掉在了地上 。
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的美好一幕 , 记载在李清照的《触唇踢秋千》中:
荡上秋千 , 懒得搓娇嫩的手 。
在她身旁 , 薄薄的德挂着晶莹的露珠 , 她胸前的汗渍渗透着薄薄的绸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