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史

毛笔字|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史

文章图片

毛笔字|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史

文章图片

毛笔字|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史

文章图片

前言——
阿勇:今天腊月二十八啦!马上就能回家过年啦~~
阿美:听说有的宝友在腊月二十五左右就回家了呢 。 不过得提前预约核酸检测呦
【毛笔字|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史】阿勇:打工仔不容易哇 , 你准备好年货了吗?
阿美:准备好了 , 连过年红包都备好了 , 奈何家中小娃娃太多了
阿勇:娃娃多 , 更热闹 , 而且现在红包形式也是越来越方便了


在古代还是以钱币形式流通呢 , 今天就为你普及下中国古代货币的铸造史吧!
中国人用钱的历史悠久 , 大概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了 , 而到了先秦时期 , 已经渐渐用贵重的金属——铜来制作货币了 。
中国古代货币的铸造 , 主要采用型范浇铸的工艺 。 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 先后采用了平板范浇铸、叠铸和母钱翻砂三种工艺 。


一、平板范浇铸法
范 , 就是人们常说的模具 , 是用来构成器物造型和纹样的 。
而平板范浇铸 , 简单地说 , 就是把两块平整的范拼合在一起进行浇铸 , 是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铸钱方法 。
平板范有泥范、石范和铜范三种 。
起先 , 人们只是在一块泥板上由人工直接刻制用于浇铸的钱型(钱币的形状)和浇道 , 所刻的钱型往往也只有一至二枚 。
所以 , 每次铸造的钱币数量非常有限 , 所以 , 随着需求的增加 , 人们便开始利用泥做成范模翻制铜范 。

用铜范直接浇铸铜钱 , 不仅一次铸造钱币的数量有数十枚、甚至上百枚 , 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 而且铜范的使用次数显然要高于泥范 。




二、叠铸法
用铜范直接浇铸 , 铜范用的次数多了也比较容易变形、损坏 。 后来人们又用铜范做模(被称之为“铜制范盒”) , 翻制泥范(被称之为“子范”) 。
将泥范经烘焙后再浇铸铜钱 , 这样铜范模就可以不断地被使用 , 批量地生产出铸造钱币的泥范 , 不用每次都刻划钱型那样麻烦了 。

于是到了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时 , 平板范浇铸工艺继续使用的同时 。
一种被称之为“叠铸法”的铸钱工艺 , 逐渐地开始成为铸钱工艺的主角 , 并一直持续到隋唐前 。
叠铸法采用层层对合叠起的泥范浇铸钱币的方法 , 一次可浇铸近百枚钱币 , 最早出现于秦代 , 王莽时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三、母钱翻砂法
最晚从隋唐开始 , 中国的钱币铸造 , 不再主要采用以前的平板范竖式浇铸法和叠铸法 , 而开始改用母钱翻砂的铸造工艺了 。

关于古代母钱翻砂铸钱工艺 , 明代宋应星所撰的《天工开物》一书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载 。
母钱翻砂铸钱工艺一般分成制作钱模(即母钱)、制作范型、合范固定和浇铸钱币等四个步骤 。

所谓雕母 , 就是人工将一块铜块雕刻成的铜钱 , 上面保留有雕刻的痕迹 , 有如石头图章上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刀痕 。
母钱 , 就是将雕母作为钱模翻砂铸造成的铜钱 , 这种铜钱因为在翻砂铸造时钱范采用精砂 。 所以 , 底章比较细腻 , 往往还能见到制作雕母时的刀刻痕迹 。
尽管这种刀刻的痕迹与用刀直接刻的已经完全不一样 。 而流通钱是指用钱模大量翻砂铸造后进入市场流通的铜钱 。

从平板范浇铸到叠铸法 , 再到母钱翻砂法 ,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展的每一步 , 都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 并都凝集着古代工匠们聪慧的结晶 。
了解中国古代铸钱工艺 , 不但能增长我们的钱币知识 , 而且对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 促进我们对古代钱币的收藏和研究 , 都是大有裨益的 。
图文源于 | 宝友:酸菜鱼


    推荐阅读